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法制时评> 大力发展数智化银发经济

大力发展数智化银发经济

时间:2024-02-05 08:45:30 来源:广东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银发经济主要是指与老年人群相关的经济业态,其发展与老龄化社会密切相关,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据测算,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有市场机构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总消费将达到61.26万亿元,老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8.52万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用品和服务的消费人群不断扩大,老年人消费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推动银发经济加速驶入新赛道。

  发展银发经济意义重大,我国银发经济的蓬勃兴起受益于国家密集出台的引导和扶持政策。2023年5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202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2021年1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也提出,要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加强规划引导,发展适老产业。这些频密出台的政策文件,释放出清晰而强烈的信号,极大拓展了银发经济的发展空间,加快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壮大并对外放开,推动银发族消费持续升级,加速释放相关消费需求及活力,让银发经济成为不断扩大的“新蓝海”。

  数智时代的银发经济潜力巨大,有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传统意义上老年市场主要关注医疗和养老,有别于此,数智时代老年人群的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正发生显著变化,这为相关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提供了难得机遇。从需求来看,老年人群越来越追求社交的个性化与便利化,越来越关心消费的品质化与多元化,消费结构开始从生活必需品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品、从产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从供给来看,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数智科技,银发经济的产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诸多细分领域都在增加匹配老年人群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供给。

  此外,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也让老年人群成为创新消费场景的推动者,进一步放大了银发经济助力消费升级的积极作用。例如,某小程序设计了长者版界面,解决小图标、小字号对老年人获取文旅信息的障碍问题;某数字旅游卡将在线购买预约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加载至个人第三代社保卡,解决老年人出门需要携带多张卡片,容易忘带、少带、错带等问题。各地推出的众多创新举措,让更多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情,更深度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数智时代发展银发经济,还需进一步激发其数字化潜力,推进数字产品和服务的适老化。加快弥合“接入、使用、知识”三道数字鸿沟,让老年人群在拥抱数字生活中拥有更多选择。2021年4月,工信部印发相关文件,要求国内网站和App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解决老年人群对数字技术“不想用、不会用”的障碍。截至2023年7月,工信部已累计指导推动1735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改造。未来还要紧贴老年人群需求特点,各方多维协作,持续升级智能软硬件系统,搭建更便捷、更舒心的银发经济数字平台,重点解决老年人群“不好用、不敢用”的顾虑,让老年人群能够更平等、更安全地使用数字产品与服务。

  数智时代的银发经济前景广阔。我国拥有庞大的老年消费人群、持续旺盛的老年消费需求和较为成熟的数智科技基础条件,未来当在建立系统性产业政策体系、精准供给银发经济产品与服务、培育银发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上有更大突破,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增进老年人福祉。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钒)

  


原文链接:http://smzt.gd.gov.cn/mzzx/llyj/content/post_435934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