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供给助力老有所学
刘艳辉
“老师,咱奶第一天来上课,没哭吧?”“老师,帮我们家丽芬把帽子摘了,别热着老孩子。”……近日,一所老年大学“90后”声乐老师拍摄的上课视频引发关注,课堂上,老人们跟随音乐节奏认真做着准备活动,动作整齐划一、认真又可爱,让网友们“脑洞大开”。
形成这场网络围观,得益于声乐老师的幽默细胞和评论区的各种联想,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人们对于老年教育的想象空间,折射出了社会对于老年大学的重新发现。一直以来,人们对老年教育的印象,还停留在传统的琴棋书画、花鸟鱼虫等兴趣教育上,殊不知早已今非昔比。据老师介绍,除了声乐课,学员们还可以学习钢琴、二胡、古筝、乒乓球、舞蹈等课程,不仅门类众多而且价格优惠,一门课一年仅两百元左右。
创新发展老年教育,让更多理想的老年生活方式照进现实,是践行积极老龄观的重要体现,是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丰富文体生活的现实需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8.7%,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3.5%。无论是从数据还是从现实来看,老龄人口比重增加,都意味着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日益增长、日趋多元,也应该被摆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来。与此同时,在庞大的需求和潜力面前,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是关键环节,数量和质量均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搭建平台上进一步提升。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而且要努力搭建多元的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支持高校、职业院校以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吸引年轻群体、志愿者群体、各界人士等力量加入,让老年教育迸发新的活力。例如,广东多地基层老年大学根据地方特色开设了潮剧、岭南裱画、雷剧等非遗传承特色班,开设各类课程班级共计600多个,学员近4万人,还吸引了不少港澳籍学员。
在协调发展上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中国老年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已有7.6万所,学员超2000万人,但同样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老年人活动范围有限,如果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把课堂办到更多老年人家门口,教育就很难真正落地。因此,除了健全五级办学网络、鼓励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建设学习点之外,在线教育、公益课堂等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老年教育不是青少年教育的“老年版”,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和特殊要求。如何做好学养结合,怎样与时俱进,怎样推动老有所学转向老有所为,都需要系统谋划。要集全教育之力、集全社会之力、乘数字化之势,把老年课堂办成网红课堂,助力更多老年人享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原文链接:http://smzt.gd.gov.cn/mzzx/llyj/content/post_43350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开局之年迈出坚实步伐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应2025-09-20
- 贺荣会见蒙古国法律与内2025-09-20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2025-09-19
- 广西平陆运河兰海高速公2025-09-19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2025-09-19
- 2025年中国—东盟博2025-09-19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