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思想纵横)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群众利益无小事。关心群众利益,既要为群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着想,多做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也要多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个个具体困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群众的需求都是实在具体的,人民群众往往通过所见所得所获来评判发展成效。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 更好的 生活品质,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坚实根基、提供不竭动力。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抓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充分认识到关系群众生活幸福的事、涉及群众合法利益的事,处理不好都可能小事变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回忆在福州工作时的情景,谆谆告诫:“当地叫‘三日不见绿,两眼冒金光。’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现在我们有一些在基层的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忽视了这方面的问题,这是不行的。”饭碗里,盛着民意,连着民心。老百姓生活里的事,都应是领导干部念兹在兹的大事。抓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百姓心声,摸清实际需要,通过解决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环境等人民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抓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同时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这些因素必然会对人民群众的收入、就业、住房等产生一定影响,统筹好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难度不小。从群众的需求来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广泛且日益多元,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牢 以 人民 为 中心 的 发展思想,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等关系,深入调研、科学谋划,及时精准掌握群众的真实需求和发展期盼,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抓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仅要有为民造福的使命担当,还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这里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启示和科学方法。我们要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以求真务实的作风、锲而不舍的精神、久久为功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把一个个“小而美”的民生项目抓实落地,不断推动“愿景图”变为“实景图”,真正让群众可感可及。
原文链接:http://smzt.gd.gov.cn/mzzx/llyj/content/post_433018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以新观念引领老龄社会治理创新
下一篇: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应2025-09-20
- 贺荣会见蒙古国法律与内2025-09-20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2025-09-19
- 广西平陆运河兰海高速公2025-09-19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2025-09-19
- 2025年中国—东盟博2025-09-19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