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社会热点> 乌海市:创新社会救助方式 实现三个“转变” 保基本民生

乌海市:创新社会救助方式 实现三个“转变” 保基本民生

时间:2023-12-31 02:28:48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 作者:佚名

  

  乌海市紧紧围绕困难群众需要,以困难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为契机,不断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有效路径和具体措施,推动形成适应特殊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货币+实物+服务”的救助模式,让困难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实现从“兜住底”向“兜好底”转变。在连续七年提升社会救助标准的基础上,更注重瞄准困难群众更高维度的服务需求,积极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模式,推动社会救助从实物为主的单一救助方式向”的复合式救助模式转变,从满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向提升困难群众生活品质转变,开展心理疏导、精神慰藉、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实现从“兜住底”向“兜好底”转变。

  实现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在服务类社会救助推进过程中,高效链接救助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培育救助主体,发掘救助力量,整合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工作站等民政资源,引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机构等社会组织,吸纳暖心帮办团、陈姐工作室等志愿组织,引导整合资源60余个,共同开展家庭综合服务,将家庭困境的承担主体转化为由政府、社会组织、社区邻里、家庭互助等多元共担的格局,实现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

  实现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在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过程中,注重救助对象赋能与自我发展,增强其自我发展潜力。对有就业需求的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就业信息等服务,增强困难群众内生动力;针对“一老一小”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心理干预、精神慰藉、亲情重塑等社会融入服务,注重培育“自助自立”思想理念,促使其依靠自己的能力与力量解决问题,实现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目前已建立个性化服务档案2300余份,服务困难群众8000余人次。

  


原文链接:http://mzt.nmg.gov.cn/mzzx/jcxx/zhbg/202311/t20231114_24101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