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落实“八项行动” 打造“暖心民政”
2023年以来,乌海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积极开展“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八项行动,以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担当“民生使者”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送到千家万户,打造“暖心民政”引导困难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一是“孤有所育”。通过公安、民政、卫健等单位联动,加强困境儿童暖心救助,以集中供养、机构医养和实施助学等方式,保障孤儿生存权益。制发《关于做好重残人员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子女关爱保障工作的通知》《转发关于建立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数据信息共享协同保障工作机制的通知》;积极推进儿童福利院改造项目建设,开展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为孤儿购买“一对一”心理辅导、“营养配餐”等专业化社会服务,为全市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提标10%;开展“六一”、暑期等儿童关爱活动,为全市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留守儿童66人购买意外保险、送上节日礼包;实施“添翼计划”、“明天计划”,筛查全市64名留守和困境儿童,1名儿童计划实施手术;截至12月份,累计为9名集中供养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补贴29.34万元、16名散居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补贴40.05万元;为5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81.55万元。
二是“少有所保”。构建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牵头组织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31个成员单位开展普法宣传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活动,合力救助无家可归的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送入市儿童福利院养育,8名未成年人得到市未保中心救助;开展优秀青少年“模拟法庭”评选活动,印发《乌海市组织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届优秀青少年“模拟法庭”评选活动的实施方案》,分别获得自治区评选三等奖2名、优秀奖1名;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之家阵地建设,实现20个街道(镇)未保站100%全覆盖、83个社区(村)基层未保人员力量全覆盖,开展预防学生“防溺水”专项行动,组建“公安干警+检察官+法官+团干部+志愿者+心理咨询专家团队”的社会化服务工作队伍,全面推进“五社联动”,形成了市、区、街道(镇)、村(社区)四级未成年人保护网络。
三是“难有所救”。指导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采用“一看、二听、三问、四查”的四步寻亲工作法,对每一位流浪者一视同仁、耐心沟通、细心发现线索、认真核实每一个有价值的信息,积极迎接救助返乡流浪人员,帮助他们回到家的温馨“港湾”,让“有温度”的服务暖在群众“心坎上”,让流浪者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早圆回家之梦;以“发现、劝导、安置、救助、帮扶”全链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闭环模式,通过强化街面巡查、搭建多元救助平台等方式,积极分类施策救助,不断提升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救助活动,积极联合公安、卫健、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等部门,调动社会组织力量充分发挥救助体系联动作用,利用人脸识别、DNA查验等技术手段,对流浪乞讨人员开展寻亲服务;对安置人员进行定期回访。截至12月份,共救助146人次,其中护送返乡和寻亲成功27人次,救助总量比2022年同期上升29%。
四是“残有所助”。聚力推动“残有所助”,紧盯兜底线、建机制、强服务,扎实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落实,有效维护残疾人的基本权益。提升“两项补贴”发放的精准性、时效性,在全市范围内启用残疾人生存验证系统。积极与残联、卫健委等部门联系,召开数据信息共享会议,完善残疾人数据比对机制,确保互通互联数据精准。印发《乌海市“精康融合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依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居民活动站点,健全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建设,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残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精康进社区 服务送温暖”精神障碍康复进社区活动;
加快推进精神卫生福利院项目建设,开展“助康工程”筛查工作,掌握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对康复辅具配置和手术救助需求59人。截至12月份,为5011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739.53万元,其中为2778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325.75万元,为3468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413.8万元。发放残疾辅具40个,有效保障了困难残疾人基本康复辅具配置需求。
五是“爱有所栖”。制定印发《关于加快婚姻登记机关5A级标准化建设的通知》,促进我市婚姻登记机关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在全市范围内启用了婚姻登记电子证照服务,顺利启动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组织婚姻登记业考试,全市婚姻登记员全部“执证上岗”;制定印发《乌海市民政局关于婚俗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抵制婚闹 倡导婚俗新风尚》等相关稿件20余件;印发《关于做好520婚姻登记延时服务的通知》、《关于举办“七夕”特色婚姻登记活动的通知》,以周末延时服务和特色婚姻登记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婚姻登记多样化需求;指导各区民政局预案在先、统筹管理,稳妥有序开展“高峰”登记工作,开展了“520”集体颁证、首届“福彩圆梦 缘定今生”七夕中式集体婚礼暨颁证仪式和婚姻辅导工作;在打造人民公园婚姻登记大厅的同时,在滨河二期打造集户外颁证、婚纱摄影、爱情打卡和婚俗文化宣传四位一体的婚俗文化主题园项目已立项,进一步推动我市婚俗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
六是“逝有所安”。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加快推动“互联网+殡葬服务”,共办理“身后一件事一次办”多部门联办事项101件;坚持绿色先行,积极培育绿色文明新风尚,打造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惠民殡葬设施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全市已建成公益性墓位1565座;开展集中埋葬点规范管理和“三沿七区”违建墓地整治工作成效明显,截至12月份,整治“三沿七区”墓地385座,整治率为92%,整治历史性集中埋葬点6处,整治率为42%,提前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阶段性整治任务;印发《乌海市殡葬领域问题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组建12个成员单位的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强化部门联动,大力整治聚焦趁“疫”哄抬物价、违法违规营利等问题,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积极保障“清明节”等传统祭祀节日的安全祭扫,指导市殡仪服务中心组织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发放移风易俗宣传资料2万多份,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文明殡葬信息35期;全面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共为221名低保、三无等困难群众和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群众减免殡葬费用25.52万元。
原文链接:http://mzt.nmg.gov.cn/mzzx/jcxx/zhbg/202312/t20231225_24313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李强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2025-11-19
- 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2025-11-19
- 2025年成都市养老护2025-11-19
- 江津:“15分钟养老圈2025-11-19
- 运城聚力银发经济 谋划2025-11-19
- 雅安市民政局扎实推动敬2025-11-19
- 赤峰市:擦亮“颐养赤峰2025-11-19
- 一床厚被、 一条围脖、2025-11-19
- 阳泉市殡葬服务中心召开2025-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