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文学艺术> 隆林各族自治县走深走实移风易俗善治之路

隆林各族自治县走深走实移风易俗善治之路

时间:2023-12-27 19:43:06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作者:佚名

  隆林:“四步工作法”蹚出一条移风易俗善治之路

  近年来,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在自治区民政厅和百色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出了“四步工作法”,走出了契合隆林实际的移风易俗善治之路,破除高额彩礼、丧事大办等陈规陋习,切实降低群众负担,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锚定移风易俗发力点。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以后援单位的形式分村包干,集中深入180个村(社区)通过走访农户、座谈了解、调查问卷、与村干部交流等方式开展专题调研,听取群众对婚丧嫁娶操办事宜的意见建议,共梳理出“重殓厚葬大操大办、丧事宰牛过多、丧事办理占道、治丧时间过长、彩礼过高”等6条陋习,以治理6条陋习作为隆林移风易俗工作的“发力点”,要求党员干部严格落实“五个带头”:带头节俭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带头革除陈规陋习、带头树立文明新风、带头落实监管责任、带头宣传移风易俗,充分发挥全县5500多名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

  全民倡议,营造移风易俗新氛围。把移风易俗政策、倡议书、村规民约等内容编成三字经、山歌、快板等,通过“山歌唱响移风易俗”“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自开展统一治理以来,共播出移风易俗宣传新闻50多期,发放《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倡议书》10万余份,制作、悬挂各类宣传标语、横幅300多条,开展宣讲活动300多场(次),移风易俗专题文艺演出100多场(次)。隆林移风易俗典型经验做法获得国家乡村振兴局简报、光明日报等刊发、宣传推广。

  村民自治,解开移风易俗旧心结。一是通过红白理事会对重点对象,采取一人帮一户的方式,进行跟踪走访、动员倡议,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主动热情地为婚丧事主做好服务。二是结合各村实际,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报备制度、操办流程、宴席标准、礼金上限,切实解决耗时长、比排场、高彩礼等问题。例如德峨镇德峨村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移风易俗劝导示范村。有了一批批示范村的带头引领,各村屯也纷纷行动起来,截至目前,共劝导白事大操大办2318起,劝导高额彩礼147起,真正的守住了群众的钱袋子。

  建章立制,保持移风易俗常态化。一是用好一约四会制度。将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孝老敬亲等内容充实到村规民约中,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四个村民自治组织,将有威望、热心群众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和志愿者等充实到“四会”中,让他们教育引导身边群众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长效破除陈规陋习。二是推行积分奖励制度。在全县180个村(社区)推广积分制,每年对行政村、屯(组)和户分三类进行积分评价。全县评选200名示范户每户奖励500元,成效好的80个屯每屯奖励3000元、18个行政村每村奖励2万元,资金由县级财政统筹解决。三是实施双向监督制度。将干部职工遵守移风易俗情况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倒逼各单位主动监管、干部自觉遵循。设立县乡监督举报电话,对农村白事大操大力、高价彩礼等方面现象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并提供相关线索问题。截至目前,全县通报党员干部有关移风易俗问题违纪违规典型案例3起。四是建立长效制度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开展移风易俗统一行动实施方案》《治理乡村白事重殓厚葬、大操大办推动移风易俗实施方案》和《关于促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文件,形成“1个总体方案+4个细化方案和1个规定”的长效制度体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2022年隆林移风易俗案例成功入选全区改革攻坚优秀成果。

  下一步,隆林将坚持运用“四步工作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群众自治、乡贤助力作用,持续走深走实移风易俗善治之路,让文明新风沁润隆林千家万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壮美广西展贡献隆林力量。(莫雅雯 梁明英)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mcj/202312/t20231227_671920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