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匠心打造城市的诗意栖居
原标题:
一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匠心打造城市的诗意栖居
——柳州市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三年纪实
雀儿山公园。黄蕊 摄
市民在公园看花展。覃珩 摄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这不仅是我国城市建设理论的一次升华,也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建设指明了方向。
2020年,柳州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广西首批公园城市建设试点,被赋予了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和深切期望。
3年来,柳州紧紧结合本地实际,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城市自然环境为本底、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打造“山、水、城、人”高度和谐统一的宜居城市。
如今,柳州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加速成形成势,并开创了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发展的城市建设发展新局面,“诗画山水幸福花城”的幸福生活变得可见可感可触。
截至目前,柳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1509.5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39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5.10%;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率100%。
决心坚如磐石 以人为本建好公园城市
柳州的初冬有多美?如诗如画。
漫步柳州街头,紫花风铃木肆意开放在城市的角角落落,公园、绿地绿树成荫,柳江上黄色的游船缓缓驶过,蓝蓝的天空飞过一群群白鹭……
若要问柳州公园城市建得好不好,它们便是最直观的“答案”。
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再到“公园城市试点”,每一块金字招牌中都能看到柳州坚如磐石的决心和思路清晰的足迹。
2020年柳州获得公园城市试点资格后,率先出台《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最大的亮点是,发展思路由‘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转变,重点打造和完善公共游憩绿地体系和良好景观环境的生态城市,不断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唐云阳介绍。
而这个清晰的规划思路、目标和举措也体现在之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上。
试点期间,柳州市先后完成了《柳州市山体景观保护规划》《莲花山区域大地景观规划》等城市设计,切实将生态价值、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城市的高质量建设和发展之中。
其中,为柳州市公园城市试点建设量身定做的《柳州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让该市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公园体检的城市,该规划还获得2022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类一等奖。
创新公园场景 共画一个绿色“生态圈”
冬天将漫长夏日酝酿已久的燥热吹散,但吹不散市民在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健身、娱乐的热情。家住柳北区的市民陈福民,每天上午都喜欢到家门口新建的“崇孝园”,与其他老人下棋、健身。
作为柳州市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2020年,市林业和园林局启动全市街道游园及公园摸排调研工作,筛选出多处可利用的城市微小空间及闲散角落进行景观提升改造。
除常规的绿化建设外,该市还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和场地自身特点对小游园进行改造,让市民在“15分钟生活圈”内,既可以欣赏美景,又能休闲娱乐。
柳江两岸也是公园城市建设的“画板”之一,柳州市沿着两岸倾力打造了“百里柳江·百里画廊”。市民漫步其间,可以看到巨大的人工瀑布群、喷泉景观、赵家井、抗洪纪念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人文景观。
一边是大手笔的规划,一边是“工笔画”的精雕细琢,配合柳江沿岸的人文景观,柳州巧用“画笔”画下了粉色的紫荆花、多彩的紫薇、红黄交色的水杉和红艳的三角梅……让市民人在城中走,如在公园游,一年四季有景赏。
结合柳州盆景城市的独特个性,该市以“扩量、提质、树品牌、创特色”的城市建设方针,以街头绿地、“口袋公园”、道路绿化建设为抓手,让一张张“规划图”逐渐变成“实景图”。
目前,全市共建成综合公园、小游园、社区公园等公园156个。
积极践行“公园+” 共建共管共享新成果
“这个月可以在蟠龙公园欣赏到三角梅,大家周末公园见……”今年50多岁的市民蒙霞,退休后每个月最喜欢的事就是和姐妹相约到公园里赏花、拍照。
在柳州,百姓有一份专享的“免费清单”:2007年,市属公园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2017年起,实行城市道路停车场(点)临时停车1小时内免费、城市公共自行车两小时内免费使用、博物馆免费参观……
坚持共享理念,让市民尽可能地亲近绿色,享受绿色生活,而公园免费开放便是践行共享理念的第一步。
在公园免费开放的基础上,柳州市还结合公园和文化特色,积极践行“公园+”理念,不断探索城市公园与教育、文化、旅游等功能融合的模式,让公园与城市结合得更紧密、不断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公园+花事”。今年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全市开展“一月一花事”活动,在各公园形成11个大主题花卉展览,打响了“花事月历”品牌。柳州园博园花海、雀儿山公园花田、龙潭公园春花岛等营造百花争妍的花潮盛宴景观,每年吸引区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花事活动还多次获得中央电视台报道,取得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效益。
“公园+科普”。2020年以来,柳州市各大公园广泛开展花卉植物、民族文化等多形式、多内容的科普活动801次,参与人员约51万人次。不断拓展科普范围和内容深度,努力将其打造成一个公众参与度高、范围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科普品牌,进一步拓展公众的科普渠道。
“公园+文化”。柳州市深入挖掘公园文化,结合各公园特色陆续推出“公园+民俗文化”“公园+红色文化”“公园+同心文化”等多种形式的“公园+文化”模式,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完善公园景观特色,引起市民、游客对柳州的文化共鸣。
遵循共建共享理念,柳州市还开创性地实施市民园长制度,打造“行业+社会监督”平台。目前,全市21家公园启动了“市民园长”招募,共招聘136名市民园长及园长助理共同参与公园精细化管理。参与公园各项活动278次,提出可行性建议86条,真正实现了“共建共管共享”。
澎湃发展动力 生态与经济发展并行
今年“双节”期间,柳州持续火热。文旅部门数据显示,节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55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45亿元。各“网红”公园打卡点接待游客量创历史新高。
以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公园城市区别于传统城市发展理念的鲜明标志,更是生态文明时代营造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
为坚持工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同频共振,市林业和园林局一直致力于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实施生态乡村、生态扶贫等绿色工程扩大造林面积,建立“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等协作配合机制巩固造林成果,让柳州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种下绿树带来好山好水好风光。初春,30余万株洋紫荆竞相开放时,连片的“粉色海洋”引来无数游客。
建新园,种新树,护古树。近年来,柳州市持续开展古树名木过度硬化专项整治行动、古树名木认养等活动,对每一株古树名木进行治理和保护,传承好前人留下的“绿色财富”。
生态本底愈加厚实,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活力持续澎湃,市民生活更加美好——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新风景,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覃珩)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mcj/202311/t20231116_669912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应2025-09-20
- 贺荣会见蒙古国法律与内2025-09-20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2025-09-19
- 广西平陆运河兰海高速公2025-09-19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2025-09-19
- 2025年中国—东盟博2025-09-19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