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 和美家园|河池市东兰武篆东里村:“有事好商量”孕育乡村治理示范村
深秋时节,走进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红色的木棉花肆意绽放,与矗立在村部广场的韦拔群雕像相映生辉,“全国文明村”几个大红字在白墙灰瓦中尤为显眼。
武篆镇东里村是韦拔群的故乡,是当年邓小平、韦拔群创立中国第一个农民“共耕社”的地方,善治的传统源远流长,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有着独到的做法和丰富的经验。
“这是我们村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村民们之间有沟通不下、协商不了的事情,村里的调解委员会就会安排他们来到这里,在工作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坐下来面对面进行调解。”东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永祥介绍。记者在东里村协商议事室看到,墙上挂着成员名单、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图、活动公约等,桌上摆着“主持人”“议事员”“记录员”等字样的三角牌,整个议事室议事氛围浓厚。
该村加雷屯和朝马屯曾因水源问题引起争议,东里村调解委员会引用“共耕渠”“一条沟渠灌溉一片田地”的故事,引导群众“放下私利、患难与共”,最终双方达成共识,23户87名群众饮水问题得到解决……类似这样通过沟通调解解决矛盾纠纷的例子在东里村不胜枚举。
“东里村以协商议事室为载体,将‘共耕理念’融入矛盾纠纷调解实践,通过共商、共议、共评的方式,明确协商规则、丰富议事形式、扩展评价范围,推动形成‘纠纷不外溢、矛盾不激化、事解人更和’的参与型群众共治解纷经验。”武篆镇党委书记覃肖阳介绍,自2020年9月协商议事室成立以来,东里村96%的矛盾纠纷化解于无形、止争在村屯。
与此同时,东里村还积极推行“一村一法官、一村一警务、一村一顾问+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村企社合一”的“3+1+1”工作法,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近年来,东里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乡村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广西云记者覃莉娱通讯员黄晟威)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zbgx/202311/t20231102_669228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广西赓续红色基因 讲好地名故事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应2025-09-20
- 贺荣会见蒙古国法律与内2025-09-20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2025-09-19
- 广西平陆运河兰海高速公2025-09-19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2025-09-19
- 2025年中国—东盟博2025-09-19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