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文学艺术> 河池南丹民族特色村寨激发新活力

河池南丹民族特色村寨激发新活力

时间:2023-11-05 00:49:04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作者:佚名

  原标题:

  文旅赋能 创新发展模式

  南丹民族特色村寨激发新活力

  2014年,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八雅村吧哈屯、罗富镇塘丁村塘香屯入选首批“中国民族特色村寨”。

  2020年,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并获得“广西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称号。

  2021年,芒场镇巴平村下街屯获评“广西民族特色村寨”。

  ……

  近年来,河池市南丹县以文化建设为纽带,创新“民族特色村寨+N”的发展模式,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积极贡献。

  “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文化”

  不断增强群众的民族认同感

  “党的政策惠民多,农民过上好生活,歌颂党的好政策,大家同唱幸福歌……”逢年过节,当地群众自发形成的壮族歌圩传来各具特色的山歌。在南丹县的特色民族村寨里,歌圩的氛围更为浓厚。

  芒场镇巴平村、罗富镇塘香屯利用各族群众“喜爱山歌、爱唱山歌”的传统,依托民族特色村寨深厚文化底蕴,每年举行感恩歌会,将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内容编进山歌,将党的政策唱进大家心里。朵努社区以举办白裤瑶年街节、小年节等民俗节庆活动为契机,常态化开展白裤瑶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助力社区各族群众彼此了解和情感交流,让易地搬迁安置居民实现从“心理进入”到“心理融入”。该县投入300多万元在社区建设南丹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目前已接待各类参观群体5000余人次。

  同时,该县以民族文化和特色建筑风格为载体,大力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潜力,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改善特色村寨生活环境相结合。在罗富镇塘香屯,映入眼帘的是“感恩楼”“感恩宣传长廊”“感恩文化园”,在寨子里,木刻的“十二月感恩祭祀歌”已传承300多年,明清以来的床被面、背带、围裙都绣有感恩的图案或文字,“感恩窖酒”“知恩石”“半路抬棺”等10多个感恩施恩的故事代代相传。

  “民族特色村寨+文旅产业”

  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文旅饭

  在芒场镇巴平村,万亩巴平米、稻田艺术景观、花海景观,通过农旅结合,拓展了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了“经济发展、村民富裕、乡风文明、生态乡村、美丽乡村”的良好局面,带活了特色品牌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在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该社区依托与贵州荔波国家5A级樟江风景名胜区相隔仅25公里的区位优势,吸引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在社区核心地段投资13.7亿元、按国家5A级景区目标建设瑶望天下景区,建成后可容纳1万人同时参观游览,将为各族群众提供演艺、服务、餐饮等3000个就业岗位。同时,成立千家瑶寨文化旅游农民合作社,引导群众参与,推出的“探秘白裤瑶研学路线:南丹里湖朵努社区——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歌娅思谷”于2022年9月入选广西首批研学旅行精品路线名单,截至目前,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2万人次。

  “民族特色村寨+群众自治”

  让群众享受和谐安宁的生活

  该县依托“党组织+社区+网格”模式,实行“第一书记+社区干部+帮扶联系人+住户”的网格化管理,聚焦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推行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模式,根据地方风俗和民族特点,开展“移民易俗”等10大行动,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陋习,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促进移风易俗,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落地生根。

  同时,组织村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垃圾处理、公用设施修缮等工作,整体保护和改善民族特色村寨的历史遗存和人居环境。(莫梦姜 苏宏流 黄爱玲)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mcj/202311/t20231102_669218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