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文学艺术> 柳州柳城:一城文韵共烟火

柳州柳城:一城文韵共烟火

时间:2023-09-24 21:33:43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作者:佚名

  原标题:

  一城文韵共烟火

  ——柳城县推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之文化篇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近年来,柳州市柳城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结合“九大工程”项目建设,以文化振兴为引领,全面整合资源,夯实文化服务阵地、打响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搭建文化服务阵地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柳城县凤山镇将办好用活农家书屋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民生实事来抓,先后投入约100万元,为全镇10个农家书屋配齐了50套书橱、20套桌椅、5套电脑等办公用具,目前藏书有15万册。凤山镇通过抓好书屋日常管理,完善借阅书籍手续,坚持开展阅读书籍等举措,提升村民文化素质,让知识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凤山镇对河村塘进屯农家书屋被评为“2022年广西提质增效先进农家书屋”。

  柳城县不断巩固乡镇文化站、村屯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县图书馆、文化馆及全县12个乡镇文化站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并举办各类节日活动、公益讲座、展演等文化活动共150余场,服务群众6万多人次;建设有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21个,覆盖率达100%,61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备书架、音响、桌椅等文化设备,并建立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培训室、阅览室等功能室,夯实文化服务阵地,丰富群众文化活动,逐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

  擦亮特色文化品牌

  柳城素有“彩调窝”的美誉,是广西特色文艺之乡,也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柳城彩调)传承基地。柳城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把彩调搬进校园,在课间操中普及彩调操,成立彩调艺术社团队,开设非遗剧种彩调剧培训班等,教授彩调唱腔、彩调基本功、彩调经典名段,让柳城县的彩调传承后继有人。

  柳城县持续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挖掘柳城仫佬族文化、知青文化、侨乡文化、舞龙舞狮文化等民族民间文化项目申报,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组织非遗传承进校园、进村屯活动,让广大师生、群众近距离接触优秀文化,感受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创新推动“非遗+”模式,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促进柳城县非遗活态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增强全县文化自信。据了解,2023年柳城县共有8位传承人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是柳州市通过率最高的县区;目前,柳城县共有5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7个市级非遗项目和5个县级非遗项目,彩调、龙窑陶器制作技艺、云片糕制作技艺、太平壮欢等被成功列为自治区、市、县级非遗项目。

  融合文旅产业发展

  走近柳城县伏虎茗园生态茶产业示范区观景平台可以看到,一个巨大茶壶雕塑悬空而建,“茶水”从壶口倾泻而下流入茶杯,别具韵味的景象吸引游客们驻足观赏、拍照,这是柳城县伏虎华侨管理区近期新升级打造的东盟华侨茶廉文化教育基地的一景。该管理区就地取材,把本土的特色的茶文化、侨文化、农耕文化与产业相融合,打造可触、可观、可品的文化视觉效应。如今,参观管理区茶文化博物馆、在茶园采茶、到茶厂学习制茶成了柳城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

  近年来,柳城县充分挖掘本土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优美的优势,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旅游,加快古砦稻花飘香旅游区、凤山古镇文化等重点项目建设;策划包装云片糕文化旅游产业园、沙埔河漂流精品体育旅游等项目,推动文旅融合产业提质升级;深入开发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打造沙埔镇烈士纪念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持续提升知青城景区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用文化讲故事、展形象,升华旅游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乡村旅游特色资源,形成文化与旅游、娱乐、餐饮相融合的产业体系,提升乡村旅游打卡点影响力,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文化振兴。(通讯员 张琳)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mcj/202309/t20230922_667314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