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南高铁全线贯通运营侧记
梦想飞驰 奔赴山海
——贵南高铁全线贯通运营侧记
8月31日,拂晓时分,初升的红日将南宁东站映照得流光溢彩。
新型CR400AF型复兴号动车组静静停靠在轨道上,车身上的红腰带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8月31日,贵南高铁由南宁东站首发的复兴号动车组。高东风 摄
各族群众身着盛装,簇拥在列车旁,载歌载舞。上午7时33分,G4308次列车从南宁东站驶出,历时6年多建设、全长482公里的贵南高铁全线贯通运营!
银龙驰山川,八桂展新颜。贵南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一路飞驰向前,冲破山河阻隔,书写“诗和远方”的浪漫,实现“说走说走”的愿景,开启山与海的双向奔赴。
8月31日,乘坐贵南高铁首趟列车的乘客在环江站下车。高东风 摄
回家的“路”
“菜已备好,趁热来吃!”上午7时10分,从小在河池居住、目前在南宁工作的吴筠女士刚一进站,就收到热情的河池朋友发来的微信。
得知贵南高铁8月31日全线贯通的消息后,吴筠第一时间买好回乡车票,成为首发复兴号列车上的第一批乘客。“朋友开玩笑说,我从南宁坐高铁到河池,桌上饭菜还是温的。”吴筠笑着说。
8月31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群众在南宁东站乘坐贵南高铁首趟列车。高东风 摄
广西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全线贯通,投入运行的新型复兴号开启广西首秀之旅,引发全民乘坐热潮。首发列车内座无虚席,更有火车迷身着民族服饰全程“打卡”。
贵南高铁全线贯通运营,标志着广西实现“市市通高铁”,河池作为广西最后一个通高铁的地级市,圆梦今朝,正式迈入了“高铁时代”。
2号车厢内,来自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的谭美春,和其他5位毛南族同乡一起,坐着高铁回家。
2020年,谭美春等10位村民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报喜“毛南族脱贫了”,收到来信后,总书记很快作出重要指示,叮嘱乡亲们“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总书记您好,我现在在贵南高铁上再一次向您报喜,整族脱贫三年后,毛南族通高铁了!”坐在开往家乡的高铁上,谭美春面对记者的镜头,难掩激动之情。
高铁,让回家的路越来越短。
给总书记写信的10位村民中,有6人登上贵南高铁首发列车,除谭美春外,他们都是第一次坐上高铁。“从车窗外,我们看到了家乡的果园、村庄的大门,下车时,还有亲人到站外迎接我们,坐着高铁回家的感受,真不一样!”
“今天客人到毛南,男女老少喜开颜,我们欢歌打祥鼓,朋友情谊传千年……”高铁驶入环江境内,谭美春等6名毛南族群众情不自禁唱起毛南族民歌《迎客歌》,高亢的歌声在车厢内久久回荡。
被歌声吸引而来的乘客中,就有中铁二院南宁分院副院长、总经济师杨平。他向乘客们透露,贵南高铁在环江一带其实“拐了一个弯”,相对直线经过,选择在环江设站多出了3.1千米,投资多花费4亿元,“但出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个弯拐得值!”
8月31日,广西都安瑶族群众在复兴号动车上唱响感恩的山歌。高东风 摄
上午8时05分,当列车抵达都安站时,身着瑶族服饰的蓝姣智登上列车。这位来自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内曹村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一位“80后”基层村支部书记,扎根乡村10年,她带领昔日贫困村脱贫摘帽,大石山窝实现幸福蝶变。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关切地向时任都安县委负责人提问,“都安是大石山区,又是石漠化严重的地区,能发展什么扶贫产业,光给资金行吗?”太原之问,凝结着总书记对大石山区突围发展的厚望。
8月31日上午,高铁首次抵达都安站,蓝姣智等40名各族同胞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登上列车,一圆家门口的高铁梦。“高铁梦连着发展梦,总书记关切的大石山区,今天通了高铁,必将给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别样的“风景”
走进贵南高铁首发列车车厢内,海报栏、行李架、座椅小桌板和列车头巾片上,“生态长寿市 三姐文化城——世界长寿市·河池”为主题的自然山水、民族风情、都市风光等“河池元素”随处可见。
8月31日,仫佬族剪纸技艺非遗传承人罗华清在复兴号动车组上创作剪纸作品《复兴号开进总书记牵挂的地方》。高东风 摄
3号车厢里,来自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华清向乘客们现场展示她的一幅剪纸作品,只见复兴号动车组疾驰在高架桥上,轨道、车窗、接触网……种种细节,纤毫毕现,令人惊叹不已,特别是“复兴号驶入总书记牵挂的地方”几个手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贵南高铁全线贯通前夜,罗华清带着几名助手,运用巧思和巧手,在酒店里连夜构思,创作出这幅剪纸作品。
“无数次畅想这一天的到来,无数次想象高铁开过家乡的样子。”罗华清自豪地说,这是她的剪纸作品首次在复兴号上展示,她希望仫佬族文化能借助高铁走出河池、走向全国。
“我在网上看到别人在高铁上做‘立币不倒’的实验,一直觉得很新奇,今天我也要在贵南高铁上做一次试验,看看是不是真的。”坐在2号车厢的乘客罗女士,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两枚硬币,尝试着立在窗户边缘。试了两次后,两枚硬币就被立了起来,列车飞驰,硬币不倒,引来阵阵欢呼。此时,车内显示屏显示列车运行时速为312公里。
国铁南宁局南宁电务段副段长王绍环现场向乘客讲解“立币不倒”的奥秘,“贵南高铁在广西首次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能根据前方行车距离和条件,实时智能调整行车速度,确保安全和稳定运行。”说完,他拿出一个透明塑料杯,倒满一杯水放置在窗边,飞速运行的列车上,杯中水纹丝不动,再次引发赞叹和欢呼。
身着紫红色少数民族风格制服的列车乘务员在车厢值乘,姣好的面容、独特的制服、温馨的服务,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8月31日,值乘贵南高铁复兴号动车组的毛南族列车长谭晨江。高东风 摄
担当首趟列车值乘任务的列车长谭晨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毛南族姑娘。她落落大方地向乘客介绍,贵南高铁穿过毛南族、瑶族、布依族、水族等30多个民族聚居区,相对应配备的乘务人员,也多为侗、壮、瑶、苗、毛南族等少数民族。“除了专业业务技能,我们还要懂沿线多个地方的少数民族语言,方便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旅客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在飞驰的列车上往窗外远眺,风光旖旎,绿意盎然。列车经过都安澄江国家湿地公园时,架设在铁路两旁的灰色声光屏障工程扑入眼帘。
“湿地公园有2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它们对灯光十分敏感。”云桂铁路广西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俊开现场介绍。
为实现动植物不受影响、景观资源不受破坏、江河水源不受污染的生态环保目标,贵南高铁采用节段拼装梁技术和声光屏障工艺,降低噪声和光污染,这些技术和工艺在广西铁路建设上都是首次采用,总造价3801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南高铁同时也是一条绿色生态型环保铁路!”张俊开说。
一路“好声音”
贵南高铁全线贯通运营的喜讯,传到了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歌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谢庆良和徒弟们,身着独具特色的壮家服装,带着他们的“好声音”,首次登上复兴号。
“文化自信作指导,果满枝头花满梢。河池迎来复兴号,小康生活更美好……”70岁的谢庆良,歌声依然嘹亮,他现编山歌,现场演唱,妙语如珠,整节车厢变成了歌的海洋。
8月31日,国家级非遗传人谢庆良(右3)等在复兴号动车上演唱刘三姐歌谣。高东风 摄
在谢庆良的眼里,“复兴号开进河池,更寓意着文化复兴。高铁的开通,不仅是河池人民的幸福路,更是河池传统文化的振兴路。”
车如风驰,歌如潮涌。3号车厢内,来自壮族、布努瑶、毛南族、仫佬族等各族群众,纷纷用山歌传递对高铁开通的欣喜之情,乘客体验高铁驰骋快感的同时,更享受了一程非遗文化的“盛宴”。
8月31日,河池市非遗中心的王东山在复兴号动车组上进行定音铜鼓演奏《山歌好比春江水》。高东风 摄
来自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演人员王东山,带来一套微型定音铜鼓,现场演绎了一首《山歌好比春江水》,用来演奏的21面微型铜鼓,曾多次走出国门在国外演出,而今首次亮相复兴号车厢,通过王东山现场敲击和演绎,清亮激越,让乘客现场领略到来自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的铜鼓文化魅力。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于河池而言,贵南高铁是红色老区的百年梦圆路、大石山区的产业振兴路,更是多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路、西南地区的开放通达路。它的全线贯通运营,将持续推动产业振兴、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阶,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池篇章增添光彩。(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月华 覃怡彩 韦虞 罗予馨 见习记者 罗新岳)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mlgx/202309/t20230901_666172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开学第一课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应2025-09-20
- 贺荣会见蒙古国法律与内2025-09-20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2025-09-19
- 广西平陆运河兰海高速公2025-09-19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2025-09-19
- 2025年中国—东盟博2025-09-19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