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文学艺术> 来宾武宣:乡风文明之花处处开

来宾武宣:乡风文明之花处处开

时间:2023-08-12 18:56:17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作者:佚名

  原标题:

  乡风文明之花处处开

  ——武宣县多措并举抓好移风易俗工作纪实

  7月23日,农历六月初六,来宾市武宣县三里镇灵湖村举办文艺展演,群众身着民族特色服饰,庆祝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欣赏乡村秀美景色、观看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宾主欢聚一堂共叙情谊,少了“攀比”“跟风”,返璞归真后的丰收节庆让主人迎得轻松、宾客玩得尽兴。这是武宣县多措并举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助推文明乡风蔚然成风带来的喜人变化。

  近年来,武宣聚焦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重点、难点,以强化“一把手”带动、打造一批示范典型、构建一张宣传培育“网络”为抓手,持续推动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把手”带动引领

  率先垂范传新风

  武宣聚焦干部群众关心的“赌博酗酒、高价彩礼、封建迷信、厚葬薄养、大操大办”五大领域整治难点,各乡镇、村屯结合辖区移风易俗工作实际,镇“一把手”主动认领1个探索移风易俗“亮点”经验文章课题、村“一把手”主动认领本区域移风易俗整治的“疑难杂症”。围绕陈规陋习整治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以山歌、快板、三句半等喜闻乐见的形式,由县、乡(镇)、村“一把手”带头“说唱”移风易俗知识,让广大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学得透。

  同时,以“群众到哪,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就到哪”为目标,组织收集案例、故事40多例,由“一把手”带着题材深入基层“找群众”,走进小广场、榕树下、公园角等人员聚集场所,以身边的案例故事为切入点,与群众交流谈心。“一把手”通过身边的事例课堂,从思想层面引导群众思考,让移风易俗更加入耳、入脑、入心。

  三个“一批”进村屯

  典型教育成常态

  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整合资源,组织“武宣婆”郭秀莲、壮欢传承人覃世荣、山歌传承人田秋丹、剪纸非遗传承人李芳娇等“名人”发挥特长才艺,走进乡镇、村屯,开展山歌、壮欢、快板、剪纸等培训活动,将移风易俗宣传教育融入活动各环节。同时,以“三个集中”形式,将好资源、好服务集中到村屯开展示范活动,形成强大的移风易俗声势,为各村屯群众提供移风易俗展示平台,指导群众发挥特长,以讲故事、小品、快板、山歌对唱等形式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此外,该县持续挖掘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启动“四好、一孝、五美、两清、一标、三文明”先进典型评选,引领乡风文明。

  2022年以来,武宣“名人”共开展各类移风易俗活动220多场次,受众达10万人次;各乡镇、村屯推荐评选各类优秀典型475人,为群众立好导向标杆。

  织好宣传“一张网”

  文明传播有平台

  抓好常态“线上”典型宣传,培育“指尖”文明。武宣面向全县群众征集移风易俗文章、视频等作品,并组织拍摄成各类“说唱”移风易俗宣传视频,已制作和推送移风易俗、乡村文明短视频和微信公众号推文350多个(篇),汇集形成移风易俗宣传素材库,引导带动群众参与文明创建。在“武宣关注”微信公众号常态化开设“点赞台”“曝光台”,宣传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定期曝光不文明行为;打造固定化线下宣传阵地,把设立至少有一个“善行义举榜”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硬性指标之一,将挖掘宣传本地、本村群众典型作为文明村镇申报的必要条件,有效推动各村积极挖掘典型,让群众在“家门口”见贤思齐,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该县宣传部门还汇总整合全县开展活动计划安排,在活动中巧设“移风易俗5分钟”,穿插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内容;常态化形成“夜话小广场”3分钟故事分享、“庭院微课堂”5分钟才艺表演、“村BA”5分钟宣讲等移风易俗经典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陆原令 卢识吏)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mcj/202308/t20230810_664912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