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文学艺术> 北海:非遗“活”了 乡村“火”了

北海:非遗“活”了 乡村“火”了

时间:2023-07-27 20:04:54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作者:佚名

  原标题:

  北海推动非遗与乡村振兴融合效果明显——

  非遗“活”了 乡村“火”了

  北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北海市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32项、市级非遗项目23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北海的精神瑰宝,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北海全力推动非遗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非遗+产业”促发展促就业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合浦月饼文化源远流长,合浦大月饼制作技艺更是北海市具有代表性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远近闻名。

  近日,记者在合浦县月饼小镇采访时了解到,各月饼生产企业的工人开始制作手工月饼,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购买。

  据了解,合浦县现有大月饼生产企业100多家,拥有著名品牌10多个,月饼年产销量超2万吨,产值约25亿元,产销量全国第一,占广西大月饼市场80%以上、全国大月饼市场60%以上。2022年,大月饼特色食品主导产业及配套产业产值达56亿元,以大月饼为主导的合浦特色烘焙食品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逐渐发展壮大,蛋黄酥等各类糕点也大受消费者欢迎。

  小小月饼推动大产业。合浦大月饼产业除了带动本地烘焙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催生了饮料、包装、制罐等配套产业落地,也打通了海鸭蛋、海猪肉、凤梨等乡村特色种养业与烘焙企业衔接堵点,助力推动当地乡村振兴。

  近年来,北海市积极走“非遗+产业”道路,助力企业增收,壮大乡村产业规模,培育村级经济增长点。除了合浦大月饼制作技艺,北海贝雕、合浦角雕、沙蟹汁制作技艺、南珠传统养殖技艺等一批传统技艺类项目产业化效益明显,在乡村振兴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从北海市人社局获悉,该市已建立健全了劳务品牌培育机制和支持体系,培育了“合浦月饼师傅”“北海南珠人”等具有北海特色、行业领先、技能突出的劳务品牌,培育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了26.2万人。其中,合浦县依托烘焙产业,吸纳带动各乡镇就业人员约3万人,让农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非遗+旅游”助力乡村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本地历史的烙印,更是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元素。近年来,北海市非遗与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与乡愁同在,让“诗与远方”接地气、聚民心,取得了良好效果。

  南珠传统养殖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增长,促进了人员就业,更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铁山港区营盘镇有着悠久的珍珠养殖历史,也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今年旅游市场复苏,上半年到青山头村旅游人数就达13.5万人次,为当地带来超过2000万元的收入,十分可观。”营盘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秀宇告诉记者。

  营盘镇青山头村松涛海浪环绕,风景秀丽,不仅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君嵩故居、独特的村史传说和“狗图腾”,还有沙蟹汁制作技艺和南珠传统养殖技艺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山头村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新开设珍珠插核体验区、原珠开采区、珍珠展览馆,以及捉沙蟹、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等旅游体验活动,已经成了北海市的网红旅游打卡点,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近年来,在北海市文旅等相关部门引导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业的公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力合作,精心创作的南珠饰品、北海贝雕、合浦角雕等各类精美艺术品,成了该市具有代表性的伴手礼,广受游客欢迎。

  如今,北海市不断创新开发各式特色旅游商品,积极参加区内外各种评比与展览,取得了不俗成绩,大大提高了该市非遗产品、特色旅游商品的知名度,从而推动北海全域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非遗+巡演”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月光光,照地方;马来等,轿来扛……”在合浦县公馆镇,处处流传着这一曲调——“公馆木鱼”,这是北海市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客家人流传了一辈又一辈。乡村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生长的沃土,非遗多数来自这片沃土。在市县的大小舞台上,经常能看到传承人廖烈莲用嘹亮的歌声,将“公馆木鱼”与国家大政方针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和展演,深受群众喜爱。

  记者从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近年来,该市相关部门经常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在县区的大小舞台上,市县及各乡镇的演员、群众利用北海粤剧、合浦公馆木鱼、北海咸水歌、南康卖鸡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结合现代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进行改编、展演,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每年选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和戏曲专业人才深入各乡镇开展培训,培养基层文化人才,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同时,积极培育乡村工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要继续坚持与创新,深入挖掘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力发展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打造示范品牌,推动乡村振兴。”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翟坚求)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mcj/202307/t20230725_664080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