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文学艺术> “打造文学精品 讲好梧州故事”创作分享会侧记

“打造文学精品 讲好梧州故事”创作分享会侧记

时间:2023-06-12 21:00:09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作者:佚名

  原标题:

  诗意满怀 一路花开

  ——“打造文学精品 讲好梧州故事”创作分享会侧记

  

  6月3日,“打造文学精品 讲好梧州故事”创作分享会在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陈列馆举行。 何华文 摄

  

  在活动现场,文学爱好者们听得津津有味。记者 杨扬摄

  6月3日上午,由梧州日报社、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梧州市作家协会、西江月文艺杂志社承办的“打造文学精品 讲好梧州故事”创作分享会在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陈列馆举行。活动现场文学创作者们热情高涨,认真聆听老师们分享的创作文学作品及体会。

  观照历史 折射现实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引导我市广大文学创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树立为人民创作的鲜明导向,创作出更多优秀文学作品,不断提升我市文学作品创作数量和创作质量。”分享会在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吴运兴的致辞中拉开帷幕。

  “我们要去多读一些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的诗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梧州市作家协会理事羽微微谈到,诗歌在很多时候都是娓娓道来的,而作者就是诗歌后面娓娓道来的人。她希望组织优秀作家进校园举办讲座,让文学的种子在校园发芽,发现和培养更多文学新人。

  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梧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会鑫说:“现在很多作者写的文章,还是停留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但当下我们要关注医疗、就业等很宏大的一个方向,所以写作创新也需要融入生活,或者说是重新回到生活。”他表示,散文写作需要有新鲜感,独特的细节,还要保持阅读和练习,因为散文对生活经验的消耗非常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通过大量阅读获得经验。

  “从1918年产生的新诗开始有叙事,例如胡适的《人力车夫》。目前叙事已经成为汉语新诗的一个基本技巧,一个抒情的策略。”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邓萍说,什么是新时代诗歌?她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就是要有思想,有诗意,有文采。作者要通过具象提炼、填充细节、加工事件等方式进行叙事,将诗歌中空洞的地方填充实。

  沉心静气 厚积薄发

  获2022年广西文学年度优秀作品小说奖的徐惠志以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谈新闻和小说的关系,徐惠志表示,新闻结束的时候,便是小说的开始,要多去思考,去提问,去关怀,那么新闻变成小说似乎就顺理成章了。

  广西作家协会会员蒙华和蒙土金,他们以各自的代表作《生命中的风景》和《凤凰栖处是故乡》,结合自身经历,谈散文创作的想法。蒙华表示,散文是作者心灵的写作,让人照见美好,遇见最美好的自己。写散文要注意内心深处真实的感受,要重视积累,久久为功,当高雅的事情来追求,不可急于求成。蒙土金认为,在散文创作过程中,力求让作品在朴实的文字里寻找一种无华自然的粹美,构成独特的乡土情结,体现多样的人文情怀。

  《站在你的窗台唱歌》作者杨琼凤、梧州市作协副主席郑彬昌、散文写作代表梁先也谈了自己对散文的看法。杨琼凤表示,写作还需要有真情实感,细节描写。郑彬昌谈到,要学会创新,对事物的认识上具有更深的发掘,梁先结合自身创作的难点,她表示要多读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梧州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肖苗生表示,《梧州日报》文艺版面“鸳鸯江”版走过40多个春秋年华,已成为展示梧州市文艺创作的精品版面,刊发了大量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有温度而且有梧州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使“鸳鸯江”版不但成为本地文艺作品传播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梧州文艺新气象的一个重要阵地。

  长达六个多小时的交流之后,文学创作者们仍意犹未尽。书香气浸润每一名文学创作者的心田,创作分享会为加快建设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发挥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积蓄文学力量。(记者 陈益铭)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hcl/202306/t20230608_661742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