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文学艺术> 广西戏曲高扬守正创新的旗帜

广西戏曲高扬守正创新的旗帜

时间:2023-06-05 02:43:55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作者:佚名

  

  彩调剧《新刘三姐》剧照。

  

  彩调剧《木匠哥的钢琴梦》剧照。

  近日,进京参加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的彩调剧《新刘三姐》《木匠哥的钢琴梦》先后在中央歌剧院上演、桂剧《花桥荣记》在北京正乙祠戏楼连演两场——三台大戏集中亮相,给首都北京带来一股广西戏曲风潮。

  新时代十年来,广西戏曲佳作频出,推出了彩调剧《新刘三姐》、壮剧《百色起义》《黄文秀》等一批优秀作品,展现了广西戏曲浓郁的民族风情、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在守正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传统戏曲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用更多元的艺术表达方式讲好广西故事。

  广西戏曲的蓬勃发展引发业界关注。在广西剧目参加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期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新时代广西地方戏曲发展研讨会,共同探讨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弘扬之路,共商新时代广西地方戏曲的发展振兴之策。

  剧目为本 传承与创新并重

  剧目是戏曲艺术的核心,没有好的剧目就无法吸引观众,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如何通过剧目的传承与创新来推动戏曲的遗产保护和当代发展,是戏剧界人士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话题。

  在研讨会上,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介绍了该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其中谈到10年来新创大型剧目21部、复排经典剧目29部,包括壮剧《歌王》《宝葫芦》《百鸟衣》,桂剧《梁祝》《西厢记》《秦香莲》,彩调剧《五子图》《换子记》《哪嗬咿嗬嗨》,京剧《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等。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听后非常感慨,表示“这样的成绩真的值得业界人士好好学习”。他认为剧目建设是戏曲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根基所在,发扬民族地域的特点,深挖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地方剧院重要工作和使命。

  中国戏曲表演协会会长黎继德认为,广西近年来推出一系列新创剧目,体现了鲜明的创新意识,表现出了新时代戏曲的新意识、新观念、新格局和新气象。广西戏曲充分发挥了自己地方特色剧种的优势,打造了属于广西自己的文化名片。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一级巡视员吕育忠表示,每一个剧种、每一个院团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渊源、文化特性,应该从自身的历史传承、地域风情、文化精神、艺术特色上选择发展的路径。当下的戏曲舞台创作出现一些错位的创作现象,“有的院团摒弃了自身传统,一味排演自己并不擅长的现代戏;有的院团热衷于地方名人的题材,不管戏剧要素成不成立,在艺术上迷失了方向。”而在这一点上,广西戏剧走的是一条挖掘传统经典与创作新时代经典并重的健康发展之路。广西戏剧院近年来挖掘多部传统经典的代表性剧目,影响可谓深远,而以《新刘三姐》《百色起义》为代表的新创剧目,就是根植于传统经典剧目传承的创新成果。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郑雷说,从此次参加展演的《新刘三姐》和《木匠哥的钢琴梦》当中,可以看到广西戏曲能歌善舞、载歌载舞的特点,并且歌颂了新时代的广西人不羡慕远方、把诗留在故乡的情怀。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能看到广西戏曲的努力,也看到了广西戏曲的希望。

  人才为基 培养与引进并举

  人才是戏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戏曲艺术薪火相传、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广西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推动戏曲人才培养工作,优秀戏曲人才不断涌现。

  “百教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刘侗认为,戏曲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剧带人。他深有感触地说,谈戏曲艺术,一个不能绕过去的话题就是队伍建设,没有了队伍也谈不上戏曲艺术的传承,更谈不上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空中楼阁,不是通过几个专家给你上几堂课,教几出戏,就成了新时代的领军人物。”他说,戏曲人才的成长一定是在剧目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而新剧目创作是对演员的全面素质提升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去年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评委们毫无争议地把大奖给了《新刘三姐》,除了剧目本身的艺术品质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舞台上演员们阵容非常整齐,从主演到配角,全面展示了广西戏曲人才队伍建设成果。”

  吕育忠对广西戏曲人才的成长印象深刻:“那天我看了《木匠哥的钢琴梦》,明显感觉到广西戏剧院一批演员和编导人员的成长,包括李里、庞成珊,充分展露了他们的才华。当然还有京剧院的谢德秀等一批年轻人。我觉得这些青年戏曲人才是广西戏曲的一笔财富。”

  黎继德认为,广西戏剧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不仅得益于本地戏曲人士的努力,也有外来人才的助力,“比如宫晓东导演为广西创作了多部重量级作品,获得多项大奖,这就是一种非常值得总结的经验。无论是本地人才还是外来人才,关键是为我所用,为本地的戏曲事业发展就要不拘一格用人才。”

  市场为壤 创收与服务兼顾

  毋庸置疑,受到娱乐方式变化和多元文化冲击等因素影响,当前很多地方戏曲面临着观众减少、市场萎缩等困难。然而,数字技术的应用也重塑着舞台艺术的生产、演出、观赏与消费等各个环节。戏曲艺术发展在面对诸多新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机遇,如何开拓出新的道路是戏曲人一直以来的追求和探索。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表示,戏曲艺术需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进一步发展。广西戏曲从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传承上,我觉得这是很有眼光的,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通过传承可以锻炼演员、锻炼剧团,尤其是可以培养观众,可以逐渐改善我们的文化生态,因此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广西戏曲可以说是全国戏曲艺术发展的一块高地。我曾经在广西和当地的老百姓一起看过戏,我看到他们对戏曲的热情,这体现了戏曲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它重要的职能是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刘侗作为奋战在市场一线的戏曲工作者,极力推崇在不间断地演出中发展戏曲市场,培养人才队伍。“我们剧院天天有戏,不仅仅是为了创收,更是因为演出本身就是一个标志,就是一种证明,是对整个戏曲生态的一种推动力量。”他认为,广西戏剧院坚持在创作、挖掘、整理、复排剧目中,让演员充分进行演出实践,对戏曲发展和本地文化建设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指出,作为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地区,广西对戏曲事业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都非常大,这是很了不起的。他表示,戏曲一定要确立服务人民、贴近时代的观念,找到戏曲与时代的切合点,表现新思想、新内容以及时代精神。针对市场、观众的需求,使戏曲发散出当代文化的审美魅力,这样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记者 孙鹏远 文/图)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hcl/202305/t20230523_660780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