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萤火工坊”: 非遗技艺“点亮”残障人生
在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有一间“萤火工坊”非遗手工职训室,定期邀请专业艺术家前来授课,传授编结、雕刻等非遗技能。工坊引入兼具地域特色与市场潜力的非遗手工艺,助力残障对象实现从 “被供养” 到 “能创造” 的人生转型。残障服务对象小庆的成长历程,正是这条温暖转型之路的鲜活印证。
技艺引入
时光沉淀,非遗在关怀中绽放
2019年,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率先引入树叶制作技艺,播下了非遗传承与助残帮扶的第一粒种子。也正是在这一年,工坊有了第一个学生小庆——这个初来时蜷缩在轮椅上,连递到面前的苹果都不愿伸手去接的孩子。在当时的心理评估报告上,“社交意愿”一栏赫然画着红叉。
转机悄然发生在手工课堂上。工作人员发现,原本孤僻的小庆会悄悄靠近教室,眼神紧紧盯着大家手中的树叶作品,藏不住对这项技艺的好奇。在工作人员的主动邀请下,小庆尝试拿起镊子清理叶肉,没想到竟能专注地连续操作两小时,展现出惊人的耐心与天赋。
此后,活动室角落添置了他的工作台。他主动延长康复训练时间,只为拿稳操作雕刻笔。从频频刷破叶片到娴熟掌握每道工序,他走了整整两年。
随着工坊发展,非遗技艺的版图不断拓展:2023年,结绳技艺正式加入;2025 年,陶艺项目落地工坊。目前,已有25名残障服务对象在这里接受个性化非遗培训:视障学员通过触觉感知陶土的肌理与温度,听障学员在绳结的交错中建立视觉秩序,肢残学员借助辅助工具完成精细的雕刻工序。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成了他们感受生活、连接社会的独特语言。
全流程赋能
从技能输入到价值输出
“萤火工坊”创新性地构建起 “培训—制作—包装—销售”一体化帮扶链条,实现了从技能输入到价值输出的闭环。如今,小庆制作的桂花叶书签早已成为工坊“萤火小铺”的明星产品,常常被顾客提前预订。从最初胆怯触碰叶脉工艺,到如今能独立完成作品设计与销售,小庆不再沉默寡言,而是主动参与各类手工交流活动和辅助性就业项目。
在“助人自助、融入社会”的目标指引下,学员们全程参与产品的设计、包装与定价环节。工坊还走进巴南区图书馆设立展销点,让学员们直面市场、推介作品。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大家的动手能力与市场意识,更在与顾客的沟通中,锻炼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当亲手制作的非遗作品被社会认可、被市场接纳,学员们心中的自信也在一点点建立,“萤火工坊”真正成为了残障群体赋能共融的坚实平台。
价值重塑
从“被照顾者”到“文化传承者”
萤火工坊实现了从“供养照顾”到“赋能作为”的观念升级。参与者不再是传统“受助对象”,而是非遗传承者、价值创造者。小庆的转变正是缩影——曾经封闭自我,如今眼中闪烁自信,笑容如秋日桂花悄然绽放。
当残障群体的双手触碰非遗,不仅让沉寂的传统技艺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更拓宽了“能力”的边界与残障群体的社会参与路径。未来,“萤火工坊”将继续深化“非遗+助残”融合机制,不断拓展非遗产品品类与销售渠道,加强与社区、企业及文旅项目的联动合作,助力更多残障对象实现就业增收,深度融入社会生活。
原文链接:http://mzj.cq.gov.cn/sy_218/bmdt/mzyw/202511/t20251124_151842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攀枝花市民政局多点发力2025-11-25
- 西藏自治区民政厅公告第2025-11-25
- 新重庆・老地名・边界行2025-11-25
- 四川推动构建社会组织内2025-11-25
- 我市合法备案的殡仪专用2025-11-25
-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2025-11-25
- 眉山市民政局实地调研强2025-11-25
- 云南省民政厅召开2022025-11-25
- 媒体聚焦丨今晚报:家门2025-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