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沉下去 惠民服务暖上来——咸阳市深化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工作综述
“跑一次‘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企业变更全搞定,这效率真是没话说!”近日,在秦都区政务服务中心,刚办结完业务的杨利拿着崭新的手续,忍不住连连点赞。
从过去“部门多头跑、材料反复交”,到如今“线上一次传、窗口一窗结”,这看似简单的转变背后,是咸阳以民为本、以企为先,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咸阳锚定“惠民利企”宗旨,以“公开化、透明化、法治化、高效化”为目标,通过平台搭建、模式创新、数字赋能、机制保障“四轮驱动”,推进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出备受认可的政务公开“咸阳模式”,不仅获评陕西唯一“政务公开示范市”,相关经验更入选国家级改革案例,让企业和群众在政务服务改革中切实感受到便利与温暖。
建强服务矩阵
织密政务公开“一张网”
“202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婴儿,每孩每年补贴3600元……”在兴平市丰仪镇水寨村,54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卫国端坐在直播间,用乡音土话解读育儿补贴、医保报销、养老保障等惠民政策,让政策红利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正是咸阳推动政务公开向“最后一公里”延伸的生动缩影。
为打破政务服务“时空壁垒”,咸阳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市级+基层”贯通的政务服务矩阵。线上,高标准建成55家政府网站、289个政务新媒体,年均公开民生保障、行政执法、涉农惠农等领域信息超10万条;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上线“秦务员”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设市本级、15个县市区、125个镇(街办)、2099个村(社区)和48个部门分厅,集中办理政务服务事项44248项;上线运行“咸企通”惠企平台,入驻企业2419家,上传更新政策2366条,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精准获取政策红利;开通网上“中介超市”,312家中介机构入驻,公开服务事项1578项,办事效率提升3.6%。
线下,研究出台《咸阳市市、县、镇、村政务公开专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案》,明确“六统一、三规范”建设标准,在政务大厅、便民服务站等场所建成1271个四级政务公开专区,创新“政务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政务公开+基层治理”等模式,年惠及群众超200万人次。同时,设立市县“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专区,公开15件“一件事”办事流程,提供115项集成式自助终端“24小时”不打烊服务,让群众“就近办、马上办”。
此外,整合8个政务服务热线,建立“热点预警、难点督办、简单快办”机制;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近3年线上办件91.12万条,好评率87.22%,打通288个政务新媒体政民互动通道,打造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总客服”。
创新服务模式
按下便民利企“加速键”
“原本以为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会很麻烦,没想到在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么快就完成了申请,他们的专业和热情让我们这些经营者感到暖心。”咸阳某餐饮连锁企业负责人张女士说。这得益于咸阳推行的“一件事一次办”改革。
咸阳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为核心,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提档换速。市县两级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10个省统省建“一件事”及二手房转移登记等3个市建“一件事”上线运行。同时,深化政策公开提质增量,制定政策解读《内部规程》,通过“老韩说事会”“政策会客厅”等形式,用“乡音乡语”解读政策;梳理180项高频服务事项,公开办事指南和“一事一图解”,让政策“看得见、读得懂、用得上”。
在重点项目审批方面,印发《咸阳市重大项目“容缺受理+承诺制”并联审批办法(试行)》,公开14项事项容缺材料清单,开通“绿色通道”。乾县以“指、辅、帮、送、询”五字工作法为23个省市级重点项目提供“直通车”服务;三原县将“材料不全不予办理”转变为“后期补齐”的温情承诺,推动19个市级重点项目提前开工。
为打破地域限制,积极推进“跨区通办”扩面增项,梳理300余项跨区通办事项,与西安、运城、天水等30个县市区签约合作协议。渭城区与西安市2个区、西咸新区5个新城等实现278个事项“跨区通办”;彬州市设立4处政务服务驿站,与山东惠民县等10个地区实现1022个事项跨省通办。此外,推出首批85项市县政务服务“同要素”办理清单,实现同一事项在市县两级办理标准完全统一,从源头上解决“标准不一、群众跑腿”问题。
深化数字赋能
开启智慧政务“新篇章”
“现在用‘秦务员’APP,社保缴费、公积金查询、不动产登记预约等业务都能在手机上办,不用再特意跑政务大厅,太省心了!”市民赵女士说。数字赋能让政务服务更智能、更便捷。
咸阳聚焦数字政府建设,拓展基层服务触角,与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合作推出“政务公开+智慧社区”平台,通过电视、手机、村村通广播等终端推送医疗、社保等政策信息;梳理发布县镇两级31个领域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3万余条公开事项可通过多渠道便捷查询。同时,丰富线上服务功能,政府网站上线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智能机器人等功能,实现政府网站、政务服务网等平台“一号登录”;推广“秦务员”APP,覆盖15类190个高频服务事项,让群众“掌上办、随时办”。
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开通“绿色通道”,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使用评标专家动态签名系统,将专家签名时间从1—2小时缩减至10分钟内,节约评标时间20%,并与6省27地市签订远程异地合作协议。此外,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建设,实现社保待遇发放、公交出行、就医购药“一卡通用”;精简新生儿社保卡办理材料,仅凭身份证号码即可当天制卡;推行“水电气暖联合报装一件事”,审批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各县市区也推出特色服务,秦都区建立14件高频“一件事”联办机制,渭城区推出20件准营高频事项并联审批,兴平市绘制“人生9件事”“企业3件事”全生命周期“树状图”,让政务服务更精准、更贴心。
夯实保障体系
筑牢改革发展“压舱石”
改革的稳步推进,离不开坚实的保障体系。
咸阳成立市、县、镇三级政务公开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123456”和四个“1”工作思路,凝聚工作合力;制定《咸阳市四级政务公开专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等10余项制度,为改革提供坚实制度支撑;打造“惠民利企”政务公开“咸阳模式”和“秦恳办”“淳捷办”等特色品牌,先后被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创办的电子刊物《政务公开工作交流》和新华社、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平台宣传推介。
在监督考核方面,每年召开政务公开工作大会,部署工作任务;明确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数据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分工负责的监督考核机制,制定260余项考核指标,纳入月度抽查、季度检查、年度绩效评估和营商便利度考核;运用“技术+人工”手段,通过全国政府网站监管平台、第三方监测等方式,全方位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同时,强化队伍建设,组建由526个单位1051人组成的政务公开工作队伍,平均每个机构配备2—3人;实施“一季一培训、一年全覆盖”计划,邀请上级领导、专家开展培训;组织工作人员赴省级单位和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业务能力。
如今,漫步咸阳城乡,政务公开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政务服务的温度温暖每一位群众。咸阳将继续深化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不断擦亮政务服务“金字招牌”,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原文链接:https://mzt.shaanxi.gov.cn/xw/dsyw/202511/t20251119_35867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拉萨市民政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25年第七次集中学习会
下一篇:没有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自治区民政厅对新疆闻道2025-11-21
- 2025年度中国社会出2025-11-21
- 2025年天津市居家适2025-11-21
- 河南省民政厅公布2022025-11-21
- 黔西南州启动“寒冬送温2025-11-21
- 移风易俗 绿色殡葬|《2025-11-21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 2025-11-21
- 聚合力 强专业 护童心2025-11-21
- 智慧养老在浦东:一张智2025-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