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宁夏地名 解锁文明密码(四)
编者按: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宁夏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西北的版图之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而散落其间的地名,恰似一串串璀璨的珍珠,串联起各个时期的文明脉络,诉说着无数动人的故事。近期,宁夏民政厅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以“探寻宁夏地名 解锁文明密码”为主题,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各市、县(区)地名由来,希望通过集中展示,能让您更加深入地认识宁夏、热爱宁夏,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吴忠市【Wúzhōng Shì】吴忠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北邻永宁县,西接中宁县,南界海原县,东与陕西省定边县毗邻,东北、西北分别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相连,东南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接壤,总面积21420平方千米。现辖利通区、红寺堡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市人民政府驻利通区,北距银川市58公里。
“吴忠”之名的来历及含义。“吴忠”这一名称可追溯至明代。其市区原为古灵州城所在地,西汉至元代期间,灵州城因黄河改道多次迁徙,最终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固定于今灵武市城关。灵州城迁离后,朝廷在此开展军事屯垦并筑堡驻军,其中一堡由百户吴忠管辖,故得名“吴忠堡”,一直沿袭到1950年。此后当地设市建县均沿用“吴忠”之名,一直延续至今。
从历史文脉来看,吴忠的发展轨迹清晰。夏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为戎狄牧地,秦惠文王置昫衍县(今盐池境内),秦始皇时期设富平县,正式归入中原王朝版图。汉代设灵洲(亦作州)县,因黄河洲岛“随水高下,未尝沦没”得名。北魏设薄骨律镇,镇将刁雍修渠造船,开创河套水运;北周宣政元年迁被俘士兵于灵州,促成“塞北江南”之称;唐韦蟾有诗句:“贺兰山下果园城,塞北江南旧有名”,今宁夏平原“塞上江南”盖源于此。唐代灵州为都督府,唐太宗在此接纳铁勒诸部归附,朔方节度使辖区一度北至贝加尔湖。西夏以灵州为西平府,明清时期设军事屯堡、调整行政建制。1949年解放后,经多次建制调整,1998年设立地级吴忠市,后灵武、中卫、中宁等地相继划出,形成现有辖域。
吴忠的地名文化兼具历史厚度与多元特色。秦惠文王时期设置的昫衍县(今盐池境内)是宁夏最早的县级建制,秦渠为宁夏最早的灌溉渠道,距今1600多年的“赫连果城”则是宁夏最早的官办果园,这些地名与建制见证了区域开发的早期脉络;从西汉灵州、灵武,到南北朝普乐郡、回乐县,再到唐代的羁縻州名,仅古州、郡、县名就有数十个,承载着不同时期的行政与文化记忆;唐代灵州曾见证唐太宗会见铁勒十一部首领的民族团结盛会,唐肃宗在此登基并以此为根据地平定“安史之乱”,驻节于此的朔方节度使,是盛唐的十大军镇之一,被称作“国之北门”,辖地北至贝加尔湖,军事与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这些地名关联的历史事件成为民族融合与边疆治理的重要见证;灵州因黄河洲岛“随水高下,未尝沦没”得名,青铜峡源自“大禹以青铜神斧劈山导河”的传说,大罗山原名“达乐山”,因唐代吐谷浑部在此安居得名,后世谐音为“大罗山”,每一处地名都蕴含地理特质、民间传说或民族交融的故事;农耕文化印记见于青铜峡灌区、秦渠、汉渠等水利设施,边塞文化遗存留存于长城烽墩、兴武营、长城关等戍边遗迹,移民文化体现在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等当代聚落;因自然环境差异,利通区、青铜峡市多湖、滩等湿地地名,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则多见柳泉、沙泉等与水资源相关的名称,多元文化在地名中交融共生。
原文链接:http://mca.nx.gov.cn/xwzx/mzdt/202511/t20251112_50813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酿香汇时代,文化铸品牌2025-11-13
- 山哩数智股权大重构!港2025-11-13
- 股权变动大动作!港资战2025-11-13
- 赵乐际会见西班牙国王费2025-11-13
- 好房子产业发展论坛在京2025-11-13
- 好厨夫保真304换锅节2025-11-13
- 李强会见西班牙国王费利2025-11-13
- 惠民政策托举孤儿“直博2025-11-12
- 巴中市平昌县开展“孝亲2025-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