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工艺”到“数字样本” 云南民间文艺版权保护试点成果获关注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云南作为国家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省份之一,携6家优秀文化企业亮相国家版权局设于14号馆的专题展区,展示以版权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成果,成为现场一大亮点。
本次国家版权局展区以“版权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为主题,集中呈现了来自辽宁、浙江、福建、河南、海南、重庆、宁夏及云南8个试点省份的实践成果。云南展区以建水紫陶与石屏彝绣两大非遗技艺为核心,通过企业代表作品与版权登记案例,生动诠释了“数字+文化”的云南探索路径,展现出数字赋能传统工艺的“云南样本”。
“建水县自2024年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以来,以建水紫陶为抓手,创新构建‘保护机制—要素保障—人才传承—产业融合—生态营造’五维体系,打造出传统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建水范式’。”建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鄢淑梅在现场介绍,截至2024年底,建水紫陶产业年产值已达85亿元,目前已累计登记版权作品7000余件,建成的紫陶园区版权服务工作站带动建水县形成“尊重版权、激励创新”的产业生态。
此次参展的6家企业包括建水崇文同创紫陶文化有限公司、云南省建水县古垚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干活记陶艺工作室、建水县紫艺坊陶瓷店、建水县李艳飞陶艺工作室及石屏县绣美彝山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现场展出200余件紫陶与彝绣精品,其中大部分已完成版权登记,不仅彰显了云南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也体现了版权制度对原创力和品牌发展的强力支撑。
“版权保护对我们手工艺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和保障。”李艳飞陶艺工作室负责人李艳飞表示,过去由于版权登记知识欠缺,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让作品实现有效保护。如今,政府主动搭建平台,帮助大家完成登记,既提升了作品的法律保障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品牌推广和形象塑造提供了坚实支撑。
“我们希望借助文博会这一国家级文化平台,进一步推动建水文化企业与各地优秀同行的交流合作,既分享我们的经验,也借鉴各种成功做法。”鄢淑梅表示。
来源丨云南网
原文链接:http://ahsbqj.anhuinews.com/bq/202505/t20250530_85115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
- 一场比赛 一城2025-09-19
- 赛车跑起来 产2025-09-19
- 政策赋能优服务2025-09-19
- “一首歌”化作“一座城2025-09-19
- 兵团第二轮第一批生态环2025-09-19
- 31所高校“组团”支援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