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能源消费5年降碳600余万吨 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实现双下降
12月20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新闻发布会。 2019年至2023年,本市能源领域实现降碳600余万吨,交通领域累计降碳300余万吨。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2023年9月,《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出台,紧盯碳污源头,聚焦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协同治理。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介绍,在能源领域,本市通过加快发展光伏、地热等本地可再生能源,大幅提升外调绿电规模,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2023年与2019年相比降碳600余万吨,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3万余吨。在交通领域,一手抓老旧车淘汰、一手抓新能源车(机械)推广,新能源及国五以上机动车占比超70%,汽柴油消费量由2019年的660万吨降至2023年的530万吨,降碳300余万吨,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减排约2万吨和1万吨。
与此同时,本市构建多环节、全方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体系。本市试行将碳排放核算评价纳入环评,累计推动90余个建设项目开展碳污核算;创新制定《北京市企业和项目绿色绩效评价指南(试行)》,依据碳污排放情况、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经营等内容,开展企业和项目绿色绩效评价工作,根据评级结果给予支持。
北京扎实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2024年1月,朝阳区、大兴区与经开区、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分别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和园区试点。其中,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率先实现AI智能+垃圾焚烧,上线AI智能焚烧系统,有效实现垃圾发电主蒸汽稳定性提升20%以上,自动投运率达98%以上,提高1%锅炉蒸发量,降低80%操作强度。
梁文玥介绍,市民也是减污降碳的主角。本市通过践行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垃圾分类、节能节水等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减污降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024年6月,京津冀三地联合制定发布《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 低碳出行》,这是首个区域性低碳出行碳普惠领域减排量核算技术文件,鼓励全社会自愿主动参与减污降碳行动。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本市带来环境、气候、经济“三本账”收益。数据显示,十余年来,PM 2.5年均浓度下降超60%,二氧化氮、PM 10、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分别下降超50%、40%、80%。在GDP增长110%的同时,万元GDP能耗下降近50%,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超50%,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骆倩雯 连祥宇)
原文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12/t20241221_39706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应2025-09-20
- 贺荣会见蒙古国法律与内2025-09-20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2025-09-19
- 广西平陆运河兰海高速公2025-09-19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2025-09-19
- 2025年中国—东盟博2025-09-19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