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法制时评> 绿风起西北 诗韵入万家

绿风起西北 诗韵入万家

时间:2024-12-06 05:55:53 来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作者:佚名

  

  2024绿风诗歌晚会暨“中国诗歌之城”八师石河子市第二届诵读大赛颁奖晚会在石河子明珠剧场举行。著名诗人杨牧(左二)为获奖单位颁奖(资料图片)。 王艳 摄

  

  《绿风》诗刊(资料图片)。 徐丽萍 提供

  

  航拍石河子市一隅(资料图片)。杨子江 摄

  今天,当我们徜徉在八师石河子市的广场、公园或社区,随处都能看到诗歌的踪迹……

  这并不奇怪,因为石河子是一座被诗歌浸润的城市。

  翻开石河子市简史,可以看到,石河子这座与共和国同龄的城市,诗歌一路伴她成长。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年轻的城》《我是青年》等一批脍炙人口的诗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石河子人。

  石河子是一座美丽之城,天山雪水孕育旖旎风光,兵团精神滋养各族人民。石河子是一座诗歌之城,名流大家树起诗歌丰碑,军垦儿女谱写壮美诗篇。不夸张地说,经过多年的发展,诗歌已融入各族职工群众的血脉,似滔滔的玛纳斯河水,奔腾不息……

  种下诗歌的种子

  “我国著名诗人艾青曾在石河子工作生活了16年,他在这里种下了诗歌的种子,也培养了一批著名的诗人。”11月29日,青年诗人、石河子作家协会主席徐丽萍说,她是受艾青影响投入诗歌创作的石河子第三代诗人。

  时光回到1960年。那年8月,在王震将军的帮助下,艾青夫妇从黑龙江辗转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石河子安家落户。在王震将军和农八师(现八师)领导的关怀下,艾青经常随各级领导到基层检查工作,参加各种会议并深入田间劳动,了解开荒种田情况。

  这期间,艾青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还结识了很多基层群众。他常常被军垦战士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他说:“我想写一种精神,一种白手起家、与天奋斗的革命精神。”

  于是,艾青以“林壁”“万叶”为笔名,在农八师(现八师)《大跃进报》和新疆文学刊物《天山》上发表了一批文学作品。其中,就有兵团人耳熟能详的《从南泥湾到莫索湾》《年轻的城》,以及《地窝子》《铺路》《垦荒者之歌》《帐篷》等20多首诗作。

  这些诗歌反映了军垦战士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倾注了艾青对石河子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艾青及其诗歌对石河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带动了石河子的诗歌创作风气。

  如果说,艾青人生中的“冬天”是在石河子度过的,那么他为石河子种下了诗歌的种子,为石河子乃至兵团、新疆的诗坛带来了“春天”。

  1965年,在农八师莫索湾二场(现八师一四八团)文艺宣传队,自诩为“西部盲流”的杨牧与艾青相逢。从此,艾青身边多了一个爱好诗歌的年轻人。杨牧崇拜艾青,并贪婪地从艾青身上吮吸着诗歌的乳汁和养分。在艾青的言传身教下,杨牧成了走向全国的新边塞诗人。

  在艾青的熏陶和影响下,除了杨牧之外,一批生活在石河子的热血青年也爱上了诗歌,并迅速茁壮成长。

  “绿风”飞扬起新风

  1981年3月,石河子文联成立。这一时期,在石河子的文学创作中,走在最前面的仍是诗歌。

  1983年9月,石河子文联举办第一届“绿风诗会”,著名诗人辛笛、公刘、阮章竞、昌耀、王洛宾等200余人相聚石河子。这届“绿风诗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诗歌盛会,掀起了诗歌的狂潮。

  1984年,《绿风》诗刊在石河子正式创刊,成为新时期以来国内最早创刊的诗歌刊物,也是中国西部第一家诗刊。

  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绿风》题词:“绿风起西北 诗韵入万家。”

  活跃于这一时期的诗人除老诗人杨树、伊萍等人,还有一批年轻诗人杨牧、杨眉、石河、李瑜、高炯浩、易中天等相继走上诗坛,尤其是杨牧和石河,分别成为当时中国新边塞诗和讽刺诗的代表诗人,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作品分别被译介到国外并被收入大学和中学教材中。

  “我是鹰/云中有志/我是马/背上有鞍/我有骨/骨中有钙/我有汗/汗中有盐。”杨牧创作的《我是青年》这首诗,描述了兵团人的志向、担当和风骨,到现在仍掷地有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石河子人。

  杨牧的诗集《复活的海》荣获中国第二届优秀诗集奖,《我是青年》获1986年全国优秀新诗奖,杨牧本人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十位中青年诗人”。后来,他相继出版诗集《雄风》《边魂》《山杜鹃》《塔格莱丽赛》《荒原与剑》《野玫瑰》等。

  石河出版的诗集《飞檄集》作为新时期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个人讽刺诗集,发行量高达8万册。他的诗集《阿弥陀集》《啄木集》《西方万花筒》《石河讽刺诗选》等中的部分诗作,分别被翻译成英、法、意等文字向国外介绍,在诗坛独树一帜。《诗刊》曾以大量篇幅,集中地推出石河诗作。

  新时期,国内从事讽刺诗创作的诗人有不少受过《飞檄集》的影响。

  杨树出版诗集《白发覆盖的爱》《爱情 古老的传说》《绿洲的上帝》等。主要创作旧体诗词的王亚平也崭露头角,并成为当代中国诗词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更年轻一代诗人贺海涛、曲近等也在此时开始了他们的创作,并陆续走上国内诗坛。

  不难看出,到上世纪80年代,艾青播下的诗的种子,在石河子这片土地上葳蕤茂盛……

  古韵新声吟不尽

  1995年底,石河子文联提出建设艾青诗歌馆的设想,得到了农八师、石河子市党政领导、兵团领导及中国作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1998年11月,一座象征诗歌精神的纪念馆——艾青诗歌馆正式开馆。这是我国第一个以诗人的名字命名的诗歌馆。诗歌馆以展示、学习和交流艾青的诗歌为主,成为全国诗歌爱好者向往的地方。

  曾经一度风靡中国诗坛的“西部诗”大本营——《绿风》诗刊的编辑部,就在艾青诗歌馆二楼。

  自创刊那天起,《绿风》诗刊勇挑繁荣诗歌的重任,把新边塞诗又推向一个高潮,在中国诗坛产生广泛影响,并逐步成长为全国三大诗刊之一。

  当时,活跃于中国诗坛的诗人,几乎全都在《绿风》诗刊发表过作品。大批青年诗人由此起步,走向诗坛。

  《绿风》诗刊为石河子培养了一批诗人。石河子的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为《绿风》诗刊插上了成长的翅膀。

  作为新疆文学刊物的一个品牌,《绿风》诗刊也是新疆地域的一张文化名片,它在宣传、展示军垦文化、兵团精神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疆著名诗人杨牧、周涛、章德益、杨树、石河、曲近、彭惊宇等,都在《绿风》诗刊担任过编辑或编委。

  时光的车轮驶向21世纪时,石河子文联的曲近、彭惊宇、贺海涛、徐丽萍等人接过诗歌的接力棒,在中国诗坛上大放异彩,成就了西部诗坛的新辉煌。

  2024年9月8日,“绿风诗会”在石河子盛大开幕。诗会邀请杨牧、杨克、舒婷等一批活跃在当代中国诗坛的标志性人物,他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诗歌爱好者们齐聚一堂,以诗会友,交流切磋,探索诗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新时代诗歌的繁荣发展。

  这一次,是石河子市举办的第四届“绿风诗会”。每一次的诗会,都会在国内掀起一阵诗歌的热潮。

  如今,石河子诗歌协会正式会员有100多位。诗歌创作的发展,带动了诗歌朗诵,仅石河子诗歌朗诵艺术协会就有1万多名会员。遍布城市的中小学诗歌朗诵协会,会员也有上万人。2017年,石河子市被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诗意润泽军垦城

  石河子的诗意是刻在骨子里的。

  走进石河子,仿佛步入了一个诗歌的世界。

  被命名为“中国诗歌之城”后,石河子的诗歌影响力从诗歌创作延伸至诗歌诵读。

  2023年以来,八师石河子市以高度文化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立足挖掘好、利用好军垦文化资源和兵团精神宝贵财富,以主题化策划、时代化赋能、群众化传播为理念,精心实施“诵读工程”,全力打造“中国诗歌之城”这一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

  2023年,石河子市正式启动诗歌“诵读工程”,先后举办“诵读工程”启动仪式暨迎春诗会、“永远的思念”清明诗歌朗诵会、“五四”青春诗会、“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端午诗会、2024绿风诗歌晚会暨“中国诗歌之城”八师石河子市第二届诵读大赛等系列活动510余场,累计参与30万人次,在师市范围内形成“周有活动、月有展示、季有演出、年有大赛”的诵读氛围。

  在剧场、在广场,在社区、在企业,各族职工群众登舞台、唱主角,在饱含深情的声声诵读中抒发家国情怀,传承兵团精神,凝聚起感恩奋进的澎湃力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如今,石河子市已形成个人热情参与、社会团体积极组织、政府有力推动的诗歌创作良好态势,老、中、青诗人呈阶梯分布。

  近几年,石河子市共出版诗集50余部,每年在全国重要文学刊物发表诗歌1000首左右,居西北五省区各城市之首。诗歌早已成为石河子的一张亮眼名片,诗情、诗意、诗韵走入千家万户,融入石河子人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人爱诗、写诗、读诗,创作出一首首唱响主旋律、讴歌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在持续提升军垦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的同时,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天山巍峨,玛河滔滔。八师石河子市各族职工群众正努力把石河子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地和中国诗歌圣地。

  


原文链接:http://www.xjbt.gov.cn/c/2024-12-05/837045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