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探索“地名+”新模式 走好乡村“著名路”
年初以来,延边州在乡村发展战略布局中积极谋划,全面开启“地名+”模式的探索之旅,力求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
调查摸底“数家珍”,开启“地名+乡村治理”规范化篇章。年初起,延边州组织专业力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对全州范围内的现有地名进行全面盘点梳理,精心细化工作台账,确保每一个地名信息都准确无误、有据可查。同时,积极与延边大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充分链接其丰富的学术资源,携手20余名专家教授及其团队搭建起实时互通的交流平台,共同建立起乡村地名专家库与采词库。截至目前,已累计排查出应命名的全州乡村道路街巷多达8643个,其中34个已成功命名,6594个正待县(市)政府审批,另有2015个已由村级进行初步筛选,为乡村治理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地名信息基础。
数字赋能“积家珍”,开拓“地名+数字乡村”信息化路径。自年中开始,延边州充分依托“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平台,大力推进地名信息数字化采集工作,共采集上传信息1022条。在这一过程中,紧密结合当地民俗文化、自然地理、特色产业等独特优势,积极探索地名标志的创新表现形式,巧妙地将乡村特色元素融入地名标志物的设计之中,使其成为展示乡村魅力的新窗口。此外,持续加大对国家地名信息库的更新完善力度,累计完善词目1.2万余条,并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社会治理、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提供区划地名信息服务多达2450次,有效推动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同步与资源共享,极大地提升了乡村治理与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多元融合“晒家珍”,塑造“地名+魅力乡村”品牌化形象。自下半年起,延边州深入挖掘“地名+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敦化市陈瀚章烈士陵园、汪清县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安图县长白山大关东文化园等红色地名文化的宣传推广,让红色基因在乡村大地深深扎根。同时,积极赓续“地名+历史文化”的城市文脉,广泛面向社会征集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精心甄选整理出优秀乡村地名故事30余篇,进一步丰富了乡村地名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此外,强化“地名+本土产业”的文化扶持力度,助力“延边黄牛肉”“三合松茸”“汪清黑木耳”等特色地理标志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使其成功变身“金招牌”。还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强大影响力,积极鼓励广大群众宣传家乡打卡点和民俗美食,让边陲乡村地名在网络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全方位塑造了“地名+魅力乡村”的品牌化形象,有效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与吸引力。
原文链接:http://www.jl.gov.cn/yaowen/202412/t20241204_33273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应2025-09-20
- 贺荣会见蒙古国法律与内2025-09-20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2025-09-19
- 广西平陆运河兰海高速公2025-09-19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2025-09-19
- 2025年中国—东盟博2025-09-19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