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法制时评> 锁边“合龙”!塔克拉玛干沙漠被围起来了

锁边“合龙”!塔克拉玛干沙漠被围起来了

时间:2024-11-30 21:15:12 来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作者:佚名

  

  11月28日,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内,治沙工人正在搬运树苗,防风治沙。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清 摄

  

  在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草方格沙障整齐排布“困住”流沙,红柳、梭梭等植被长势茂盛(摄于6月15日)。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在和田县拍摄的防护林带,道路两边是沙漠饲草基地和设施农业基地(摄于6月20日)。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11月28日,游客在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观光。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清 摄

  

  11月28日,于田县万花园防沙治沙区内,来自于田县和十四师二二五团的干部职工群众在种植沙漠玫瑰苗。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柏成 摄

  

  11月28日,于田县农民在沙漠里修建简易住房。作为植物管护站生活用房,目前全县已建类似住房20余个。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清 摄

  这是见证历史的时刻!

  11月28日上午10时37分,世界最长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全长约3046公里的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色阻沙防护带,在和田地区于田县万花园防沙治沙区正式实现“合龙”。

  旭日初升。沙丘之上,坚韧纤细的沙漠玫瑰苗将根须深深扎入沙土。潮水般的掌声、欢呼声,将它们紧紧包围。

  “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啊!盼星星、盼月亮,多少代人的夙愿,终于在今天实现了。”今年35岁的于田县依格孜都维村村民布买热木汗·买吐送用手轻轻摩挲着刚种下的树苗枝干,不住地感慨。

  “以前‘出门八步就是沙’,现在步步都是景。从前想逃离的沙漠,现在成了大伙增收致富的家园。”从“沙进人退”到“靠沙吃沙”,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托格拉吾斯塘村村民、今年57岁的买吐逊·依明尼牙孜脸上写满了对家园的热爱。

  亲手种完最后十几株沙漠玫瑰苗的十四师二二五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侯小晶,同样热泪盈眶。扎根兵团6年来,植绿护绿是他的生活常态。

  二二五团与于田县毗邻而居,面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大家都是并肩治沙的“战友”。

  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有多难?众人手上被铁锹磨出的厚厚老茧,就是回答。

  近些年,依托“三北”工程和兵地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的艰苦努力,塔克拉玛干沙漠外围已形成了一条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剩下约285公里的空白区,是南疆风沙危害最深、条件最恶劣的区域。而今天,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终于被拿下。

  “这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新的历史时刻!它不是防沙治沙的终点,而是起点,是号角。”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邓晓波说,成绩来之不易,前路仍然崎岖。要以久久为功的毅力,不断拓展这条“绿色奇迹”的宽度,巩固提升锁边成效,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www.xjbt.gov.cn/c/2024-11-29/836969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