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四普”实地调查进入关键阶段 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93处
记者11月18日从市文物局获悉,洛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实地调查进入关键阶段,各地新发现持续增加。
文物普查是全面摸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启动以来,我市各县区文物工作者奋战一线,对登记在册的所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实地复查,同时梳理2012年以来考古发掘、区域专项调查及面向社会征集等方面的新线索,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
位于偃师区大口镇南寨村的南寨采石场遗址,原为一现代采石场,2015年在采石过程中发现一件半成品石刻,后经专家鉴定该石刻为东汉时期文物,有较高的科研与历史价值。随后的调查工作发现,该区域有大面积汉代采石痕迹及石刻残件,该遗址为研究汉代手工业、采石科技、丧葬礼俗等提供了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位于孟津区的小浪底建设纪念碑,于2001年11月竣工,为纪念黄河流域伟大的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而设立。该碑不仅是对工程建设者辛勤付出和历史贡献的记录,也是对黄河文化及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它鼓励着人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位于嵩县九皋镇石场村的柴家保安楼,是清末时期柴姓人家为防盗、防匪兴建的大型石木结构民居。该建筑上下两层,有防火池、储物室、卧室、厨房、牲口房、粮仓、弹药库和地下排水系统等完备设施,经过历代修葺,现保留上房、偏房和地下室共23间房屋,为研究洛阳地区民间古建筑的历史发展提供了材料。
…… ……
截至目前,洛阳市已复查不可移动文物7662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93处。从分布上看,偃师区、孟津区、嵩县实地调查并登记新发现数量较多;从类型上看,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石窟寺及石刻、古文化遗址数量居多。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洛阳市“四普”实地调查将再接再厉,深入挖掘文物线索,确保全面核查不漏一处,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信,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gov.cn/2024/11-20/30887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第七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2025-11-26
- 创新中医“五位一体疗法2025-11-26
- 张军为全国法院“学习贯2025-11-26
- 攀枝花市民政局多点发力2025-11-25
- 西藏自治区民政厅公告第2025-11-25
- 新重庆・老地名・边界行2025-11-25
- 四川推动构建社会组织内2025-11-25
- 我市合法备案的殡仪专用2025-11-25
-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2025-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