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法制在线> 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促进工程

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促进工程

时间:2024-11-20 01:28:18 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 作者:佚名

  

  11月13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人社系统深入实施就业促进工程,通过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招聘”等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成立京津劳务市场工作专班,主动做好对接服务等内容,鼓励市场主体吸纳就业,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构建多元化、现代化、专业化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满足多样化公共就业服务需求。截至10月底,全市就业促进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全部完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强化支持举措,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坚持在推动产业发展中促进就业扩容,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5.79万人。

  发挥失业保险金助企纾困效应,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落实,为我市3.6万家单位减轻失业保险费负担约3亿元,惠及55万人;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对不裁员、少裁员的1.7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05亿元,惠及30万人。

  发挥就业补助资金稳就业保就业效应,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求职补贴、职业培训等各类补贴,发放就业补助资金1.55亿元,惠及2.03万人次。

  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积极开展“贷你创业”“源来好创业”等活动,新发创业担保贷款5416.3万元,扶持带动607人创业就业,优化升级2家创业孵化基地。

  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印发《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十三条措施》,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建立2024届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对有就业需求的提供“1131”服务。目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三支一扶”岗位75个,临时公益性岗位237个,开展就业创业服务4822人次。

  统筹推进农民工就业,持续深化劳务协作,签署京津冀“五区三市”就业创业协作协议,培育创建劳务品牌22个,其中省级劳务品牌6个,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66万人以上,促进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1760人。

  加强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开展就业援助月、情暖农民工等专项活动,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1804人,发放岗位社保补贴4690.05万元,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截至10月底,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46人。

  全力帮扶失业人员就业创业,畅通线上线下求职渠道,建立失业人员“一对一”帮扶台账,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精准化就业服务,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19673人。

  密集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151场,直播带岗30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万余人。

  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联合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开展招聘活动12场,通过廊坊就业网、就业小程序发布京津冀劳务信息41期,提供岗位1.3万个,成立京津劳务市场工作专班,制定《拓展京津劳务市场行动方案》,主动做好对接服务工作。

  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制定印发《关于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若干举措》,用好就业信息“一库一平台”,推行“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模式,加快形成“城市15分钟、乡村5公里”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圈。

  下一步,全市人社系统将继续实施就业促进工程,以就业优先为导向,以推进数据赋能为支撑,全力促进就业形势持续向好。推动财政、产业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同向发力,鼓励市场主体吸纳就业,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和灵活就业,加速释放政策红利。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激励创造更多高质量充分就业机会。


原文链接:http://www.hebei.gov.cn/columns/8df60389-57a7-4c09-b456-631c5cc8b69b/202411/19/85c0d094-aecb-4476-a38a-498ebb2665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