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疾控提醒:洪涝灾害后,注意防范这些传染病
连日来,受强降雨影响,我省部分市县发生洪涝灾害。省疾控中心提醒: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供水系统毁损、居住条件受到破坏、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人群抵抗力降低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各类传染病疫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暴发和流行。
肠道传染病
洪涝灾害发生后,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
预防肠道传染病首先要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食物要煮熟煮透;餐具须清洁、消毒后使用,不吃腐败变质、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被洪水浸泡的房屋需要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必要时对房间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气溶胶以及密切接触传播。洪涝灾区临时安置点由于居住环境集中,人群密切接触的机会增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加大。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提倡自我健康监测,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环境卫生;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肘等遮住口鼻,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自然疫源性疾病
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洪涝灾害发生后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预防自然疫源疾病需要做好防鼠措施:防止鼠类进入室内,清扫鼠类尿、粪污染时要适当防护;在接触患病牛、羊等牲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不食未熟的肉、病死溺死的家畜;注意防蚊虫,在居所内安装防蚊虫设施,野外活动人员应穿长袖衣裤,裸露部位喷涂驱避剂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珂 见习记者 王洪旭 通讯员 许珂)
原文链接: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wxts/202410/679d6564d11441f781cfc909e3024f21.shtml?ddtab=true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广州鱼珠隧道首节沉管顺2025-09-22
- 阳泉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2025-09-22
- 探访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2025-09-22
- 新技术有望显著降低手性2025-09-22
-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2025-09-22
-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2025-09-22
- 善治舆情是硬功夫2025-09-22
- 修炼舆论监督硬功夫,架2025-09-22
- 关于印发吕梁大武机场净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