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滨江 “你若能来,我们皆大欢喜”
前两年有一次参观上海历史博物馆,末尾在四楼的放映厅观看影片《难忘的瞬间》,影片呈现了数十年来发生在上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画面,当屏幕出现2011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港的场景时我禁不住感动得两眼蒙上泪影。
是的,我出生在宝山,在长江口这一方土地上生活了整整四十年,我热爱这里,那几年一天天看着这片荒芜的土地和盈盈的江水上,建造起一座壮美恢宏的邮轮港,现在又逢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提升工程建设完成,如何不叫人感到振奋。
今年国庆,全长6公里的宝山滨江岸线不仅较过去有了新的景点,如长滩音乐厅、“上海•海上世界”,还有“金箍棒”等标志性建筑,更有人文底蕴深厚的“温柔石堤、胡塘日出、沧浪塔影、帆影笛声、海港晴云、东方之睛、吴淞零点、吴淞烟雨、炮台烽火、三江明灯”度假区十景,以期打造一条江海联动的休闲岸线、一条具有文化底蕴的人文岸线、一条活力四射的运动岸线、一条业态独特的时尚岸线,为大家带来崭新的、富有趣味的滨江体验。
宝山过去多水灾,历史上有记载的水灾数不胜数,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胡仁济调任宝山知县,在巡视县城后发现宝山最大的祸害是潮水,不制服潮水,宝山将无宁日。于是第二年开始动工修复护城土塘,不分昼夜的亲自监督,正是这次修复的土塘,抵挡住了此后数次大风大雨。
1939年手绘宝山海塘分段图
许多年以后,宝山人民为了纪念胡仁济,将这条护城石塘取名为“胡塘”,而正是因为这条“胡塘”,百年间使宝山滨江成为许多人的休闲观光之地。清朝作家管同有篇《宝山纪游》,说某天晚上与友人同在海塘边赏月,赞叹地留下一句:“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相对疑非人世境。”
旧时宝山滨江景象
旧时宝山滨江景象(摄于1935年4月14日)
旧时吴淞口时辰钟
上海俄专(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夏令营于宝山滨江(摄于1955年8月15日)
1921年秋天,朱自清先生24岁,在友人的介绍下,从江苏扬州来到吴淞中国公学做国文教员。1978年8月,朱自清先生逝世30周年,朱先生的好友俞平伯为怀念老友,翻到1921年10月3日朱先生寄给他的一张明信片,寄出地是吴淞中国公学。俞先生仔细读着明信片上的文字,里有一段内容也写到吴淞,他摘录下来并加了按语:“草草书成,语语明清,可作集外文读。”
中国公学
朱自清
“公学在炮台湾,离吴淞尚有一站路。炮台湾是乡间地方,弥望平畴,一碧无际,间有一二小河,流经田野中,水清波细,活活底声音,走近了才可听得,正是‘幽甜到不可说了哩!’少人行处,小鸟成群上下,见人也不惊避。黄浦江在外面日夜流着。江岸有水门汀砌成,颇美丽可走。岸尽处便是黄浦与长江合流之所。烟水苍茫,天风浩荡;远远只见一条地平线弯弯地横陈着,其余便是帆影笛声,时一闻见而已。每当暮霭四合时,或月色晶莹时,临江伫立,正自令人有‘振衣千冈’之感。你若能来,我们皆大欢喜。”——朱自清
原文链接:https://www.shanghai.gov.cn/nw15343/20240929/2af4eb61b59243b39dd356c394ab88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丁薛祥出席第五届世界生2025-09-23
- 张军出席第十三届亚太地2025-09-23
- 广州鱼珠隧道首节沉管顺2025-09-22
- 阳泉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2025-09-22
- 探访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2025-09-22
- 新技术有望显著降低手性2025-09-22
-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2025-09-22
-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2025-09-22
- 善治舆情是硬功夫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