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 我市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81万人以上
9月27日,全市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会议在万州区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81万人以上,完成年度目标的109%,同比增长4.6%。脱贫人口2023年底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超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以来,我市始终把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摆在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聚焦让脱贫人口“转得出”“稳得住”“能增收”,多措并举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创业。
在“转得出”方面,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并重,促进脱贫人口“有活干”。在市外,依托东西协作健全劳务协作长效机制,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等传统劳务输入地的协作关系,常态化有组织输出,拓展市外就业岗位。在市内,依托“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主城都市区向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
在“稳得住”方面,把稳就业作为就业帮扶的着力点,帮助脱贫人口端稳增收“饭碗”。通过大数据手段,实施跨区域务工交通补助、企业吸纳社保补贴等政策“免申即享”“直补快办”,今年已累计为企业减征失业保险费22亿元,兑现就业帮扶政策资金超4亿元,惠及脱贫人口37万人(次);开发“渝职聘”服务平台,向脱贫人口推送就业岗位33万个、提供就业服务14万人(次);建成零工市场(驿站)116个、帮扶车间632个,培育劳务经纪人、职业指导师等帮扶队伍2.6万人,为脱贫人口就近提供就业服务;集中打造“巴渝工匠”“渝家人”“渝能人”等技能品牌,按需实施紧缺职业(工种)专项培训,今年培训脱贫人口1.7万人(次),帮扶就业超过1万人。
在“能增收”方面,坚持把增收作为就业帮扶的落脚点,增强脱贫人口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此,我市将脱贫人口作为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对象,联动市级行业部门和各区县,精准规范安置9.6万名脱贫人口就业。积极发挥社保兜底保障作用,为31万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2600余万元,109万困难群体实现应保尽保。深入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参保人数达56万人。打造“渝悦•根治欠薪”数字平台,联动26个驻外劳务办事机构,优先处置脱贫人口欠薪线索,维护其合法权益。
原文链接:http://www.cq.gov.cn/ywdt/jrcq/202409/t20240928_1366904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共中2025-09-29
- 李强出席第80届联合国2025-09-29
- 智启办公新篇章,生态驱2025-09-28
- 2025年度全区住房城2025-09-28
- 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诺2025-09-28
- 最高法召开深入推进党的2025-09-28
- 麦乐多乡村振兴板块圣桃2025-09-26
- 专访深圳市马歇尔健康产2025-09-26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与省科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