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医景商”试点非机动车市区共治
“学医景商”试点非机动车市区共治
城六区通州区年内拓宽非机动车道169公里
2024年世界无车日主题宣传活动昨天在北京站北广场举办。市交通委介绍,为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本市不断提升慢行系统品质,推进城市道路、园林绿道、滨水道路三网融合,综合施策整治非机动车停车秩序,保障慢行路权,让骑行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活动当日,北京启动“学医景商”(学校、医院、景区、商超)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市、区共治试点。
绿色出行,是解决超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治本之路。今年,城六区和通州区将完成169公里非机动车道拓宽、12.7公里非机动车道增设工作,完成201.5公里自行车优先标识设置工作。推动水、路、绿三网融合,立足建设以休闲健身为目的的绿道慢行系统,完成40.2公里西山绿道建设、绿隔地区公园环绿道(朝阳段一期)建设。在20处公园实施“减围栏、促联通”,开展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增加50处口袋公园或小微绿地。
滨水慢行系统建设方面,推进清河老河湾生态治理工程慢行系统建设,今年完成4.3公里步行、骑行相结合的滨水绿道建设,完成南旱河两岸5公里滨水慢行系统建设工程。建设完成北苑和温榆河三网融合示范区,实现水、路、绿三网区域微循环。目前,凉水河(永胜桥-旧宫桥)两岸13.8公里巡河路慢行系统改造主体工程已完工。
随着中轴线申遗成功,中轴线骑行成为新时尚。东城区围绕核心区“两轴一城一环”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升长安街沿线和纵深区域环境品质,改善北京站、各大医院周边的环境和交通秩序,打通断头路、完善路网,优化区域慢行交通组织。
环二环景观环线将绿、水、城、路有机融合,汇入文旅骑行线路,为古都轮廓增添动感活力。“十四五”以来,东城区已建成王府井等慢行示范区,持续开展林荫道路、城市画廊建设,累计提升36.2公里道路慢行环境。
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秩序是提升市民绿色出行体验的重要环节。为全面改善本市非机动车停放秩序,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9月10日印发《关于加强非机动车停车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非机动车停车管理工作方案》,提出从供需两端着手,构建“市区街联动、政企民共治”管理机制。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在巩固前期轨道站点停放秩序治理成果基础上,年内启动14个重点“学医景商”非机动车停放市、区共治试点,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标准和经验,改善本市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打造规范、有序、安全的非机动车停车环境。(记者 孙宏阳)
原文链接:https://www.gov.cn/lianbo/difang/202409/content_697589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应2025-09-20
- 贺荣会见蒙古国法律与内2025-09-20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2025-09-19
- 广西平陆运河兰海高速公2025-09-19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2025-09-19
- 2025年中国—东盟博2025-09-19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