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特色优势 促进合作共赢
郑 超
中非合作已经成为南南合作和国际对非合作的典范,随着中非合作论坛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作为民间外交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社会组织在中非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像一座座沟通的桥梁,架起共商合作、共话未来的平台;又像一只只洁白的和平鸽,传递着命运与共、跨越国界的友谊。
“真诚平等、互利共赢”是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国际合作的主线和底色: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数字丝路跨境电商研修班,培育新兴人力资本,赋能中非互联网合作未来;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连续举办七届中非民间论坛,为推动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对非交流合作创造了平台;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与有关部门联合主办中赞合作高质量发展论坛,合作签约总额达10.3亿美元……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背后,是社会组织用实际行动践行的“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诠释着正确的“君子义以为质”义利观。
以义为先、义利兼顾。我国社会组织在中非民间交流与合作中取得的积极成效,得益于其独特优势和价值取向。一方面,社会组织具备资源对接、整合和配置优势,可建立便捷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社会组织既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合作,也注重满足非洲人民的切实需求。通过实施教育合作、医疗帮扶、技能培训等“小而美”“专而精”的项目,为合作伙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种自下而上的合作模式,为中非友好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强调中立立场、公益属性,在共绘绿色新图景、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在中国与非洲持续深化发展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的大背景下,社会组织推动实施的清洁能源项目、生态环保项目等,不仅促进了非洲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也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公益慈善组织在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项目的同时,也让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好项目在非洲相关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在增进当地民生福祉、加深国际友谊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社会组织立足自身的民间性、公益性、联合性等特征,发挥资源链接广泛、合作机制灵活等优势,积极参与和服务国际合作,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对外交往战略布局中,不断找准自身发展定位、把握行业发展脉络、广泛链接境内外资源、扩大国际合作“朋友圈”,努力成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
原文链接:http://smzt.gd.gov.cn/mzzx/llyj/content/post_44891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酿香汇时代,文化铸品牌2025-11-13
- 山哩数智股权大重构!港2025-11-13
- 股权变动大动作!港资战2025-11-13
- 赵乐际会见西班牙国王费2025-11-13
- 好房子产业发展论坛在京2025-11-13
- 好厨夫保真304换锅节2025-11-13
- 李强会见西班牙国王费利2025-11-13
- 惠民政策托举孤儿“直博2025-11-12
- 巴中市平昌县开展“孝亲2025-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