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青海】撂荒地里话丰收
8月20日,午后的骄阳依然炎热,站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张家庄村的山梁上,山梁坡洼间成片的油菜已经成熟,沉甸甸的果荚压弯了枝头,伴随着掠过田野的阵阵热风,掀起一波波丰收浪。
在一处坡洼的田块里,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在卸粮,收获的油菜籽从卸粮口倾泻而下,倒入三轮车斗里。“这块田以前是撂荒地,我们合作社流转后种植了油菜。今年雨水好,看庄稼长势,油菜籽亩均产量至少在150公斤以上。”张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斌先和村党支部委员宁智祥捧起一把黑黝黝的油菜籽,脸上露出收获的喜悦。
张家庄村地处民和县南大山脚下,是该县西沟乡的一个脑山村落,全村耕地面积1538.11亩(1亩≈0.0667公顷),主要农作物为小麦、马铃薯、油菜、全膜玉米等。站在高处俯瞰,两条沟岔、三面环山,便是张家庄村地形地貌的全部。
在张斌先的眼里,土地是村里最好的资源优势。然而,这条脑山沟沟里的耕地大多在山坡沟洼间,耕地坡度大,田间农路窄,春耕秋收的大型机械进不去,加上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又力不从心,以至于400多亩耕地被撂荒。
2022年,张家庄村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涵盖村里1360多亩耕地。项目完成后,陡坡地变水平梯田,田间道路被打通,耕种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但是,这并没有很好地唤起村民对撂荒地复垦复种的热情。为了增加收入,把家庭日子过得更像样一些,好多年轻人走上弃耕务工的挣钱路。
既要鼓励村民外出务工挣钱,又不能让耕地撂荒,这一问题成为村“两委”班子的烦心事。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张斌先和村支部一班人认真琢磨破解之道,最终把思路定格在流转种植上。
2023年,张斌先倡议,村两委跟进,能人带动,共有15户村民以入股形式成立民和县绿祥种植专业合作社,先以五年期限流转了400多亩撂荒地,在此基础上再流转400多亩村民愿意流转的非撂荒地,共计800多亩流转土地全部种植油菜。
“我们这里是脑山地,气候冷凉,有夜潮,适宜抗寒性强的油菜作物,村民还有成熟的种植经验。”张斌先告诉记者,在选择产业上,合作社立足村情实际谋产业,选择了油菜。
“收割机效率比人工高多了,只要天气好,一天能收割五六十亩。”村支委宁智祥说。收割现场,鼻息间飘来淡淡的油菜清香,载满油菜籽的三轮农用车沿着山路缓缓驶去,开往晾晒的场院。
“如果老天不作对,今年的油菜种植效益大有盼头。”张斌先给记者估算了一笔账,按亩均产量150公斤、油菜市价每公斤6元算,800多亩油菜籽总产将在12万公斤以上、总收入在70万元以上,去除30余万元的种植成本,还有40万元的收益。
张家庄村800多亩油菜种植产业,不仅盘活了撂荒土地资源,还发挥出了显著的联农带农效应。“我今年在张书记的合作社里断断续续干了一段种植、除草的活儿,挣了1300元,现在收庄稼,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就过来做晾晒菜籽的活儿,活不累,干一天就能挣到100块钱。”在村委会大院的晒场里,薛桂英老人一边忙活一边说,除了在家门口务工,她家的12亩耕地同样被流转种油菜,土地流转费加上老人一年的务工费,至少也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张斌先介绍,从种植到收获都需要人工,村里优先考虑本村乡亲,人手实在不够,就从邻村找。
值得一提的是,张斌先目前正申请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注册商标等事宜,打算今后打出张家庄村的绿色有机菜籽油品牌,拓宽销售门路,增加油菜附加值,提高种植效益。
铺满地面的油菜籽粒、忙碌收获的村民身影……秋阳下,张家庄村绘就一幅沉甸甸的“丰”景图。
原文链接:http://www.qinghai.gov.cn/msfw/system/2024/08/28/03005219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 -2025-09-25
- 李强出席全球发展倡议高2025-09-25
- 衡南县政府梦东方项目非2025-09-24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2025-09-24
- 赵乐际会见美国国会众议2025-09-24
- 李强赴纽约出席第80届2025-09-24
- 丁薛祥出席第五届世界生2025-09-23
- 张军出席第十三届亚太地2025-09-23
- 广州鱼珠隧道首节沉管顺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