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著名在行动”(三)
按:2024年6月,安徽省民政厅发布《关于确定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名单的通知》,确定16个县(市、区)为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为推动我省“乡村著名行动”进一步走深走实,尽快取得实效,“安徽省民政厅”微信公众号“乡村著名在行动”专栏,陆续推介全省“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的创新做法、有益探索,供各地学习借鉴。本期推送合肥市长丰县相关经验做法。
推进“乡村著名行动” 提升乡村振兴内涵
长丰,地处安徽省中部,于1965年建县,县域面积18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3万人,辖14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乡村著名行动”实施以来,长丰县通过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释放标准化、数字化乡村地名服务效能,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一、统筹谋划推动,实现融合发展
长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高位推动。将“乡村著名行动”纳入县委县政府“1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乡村著名行动”作为年度县政府重点工作,强力部署、高位推进。二是强化保障。成立由县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工作推进,按月调度。在资源配置、工作经费上突出对试点乡镇的支持,利用福彩公益金予以保障。组织地名、文史、方志、乡贤五老等相关人员组建地名专家组,做好“乡村著名行动”过程中相关工作的咨询、采集、评估、论证、监督、宣传等工作,为试点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协协联动。印发《长丰县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和组织实施步骤。召开专题座谈会,有效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凝聚共识,建章立制。在地名文化遗产目录认定、地名方案编制等方面,建立民政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实现部门联动、合力推进。
二、加大“著名”力度,规范命名地名
为促进乡村地名规范化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乡村治理,长丰县注重地名命名备案公告等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地名采词库建设。精心组织分类分级做好地名采词库建设,在收集梳理现有标准地名录、千年古镇古村落申报材料等地名资料基础上,充分挖掘乡村地名文化、历史民俗等特色资源,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立起包含4大类、895条词条的《长丰县地名采集库》,其中自然地理实体、人文实体地名98条、文化及特色地名79条、现今地名501条、历史地名217条,并进一步明确命名采词规则,为乡镇编制地名方案提供了丰富的采词资源,促进和提升新生乡村地名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二是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编制地名方案过程中,会同地名专家、乡镇民政、文化、资规等部门工作人员及村居干部,编制地名命名规划方案初稿,广泛征求乡贤五老及群众代表、驻区域企事业单位意见,挖掘出一些优秀的老地名、历史地名、文化地名,并通过派生命名、活化使用的方式,让群众记住乡愁,实现地方地名文化、乡风历史传承发展。三是规范地名命名。在系统排查道路、街巷等地名基础上,着重解决有地无名等不规范问题,依托地名采词库,和广泛征求专家、群众意见,科学规范进行命名。实施以来,已完成镇村级地名方案编制6个,命名道路、居民点等地名191个。建立健全地名信息备案公告机制,规范地名备案公告,促进乡村地名管理制度更加健全、规范。
三、创新标志设置,强化维护管理
为使地名标志设置与地名命名更名工作紧密衔接,有机统一,长丰县地名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地名规划及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一是规范乡村地名标志设置。坚持布局合理、位置明显、标示准确、导向清晰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基础设施和人流车流情况,合理确定地名标志设置的位置、数量和密度。设置乡镇行政区、行政村居牌212个;会同乡镇和公安部门,编制标准地址,规范设置街路巷牌、门牌等地名标志,试点乡镇先行区,实地设置完毕智慧路牌24块、智慧门牌452块。在地名信息系统中预设路牌99块、门牌3557块。二是创新智慧特色地名标志。新设门牌、路牌及地名特色标志牌等赋予智慧“二维码”功能,宣传地名信息、地名文化,推介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链接民生服务事项办理指引及政策宣传。积极探索创新乡村地名标志设置,会同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同和美乡村建设等有机融合,结合乡村建设、旅游发展、产业布局等现实需要,创新设置具有乡村特色的地名标志牌,逐步建立融合现代化乡村出行导航、快递进村、山货进城及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地名标志体系。三是建立健全乡村地名标志管理制度。为更好地规范、健全乡村地名标志,充分学习先发地区地名管理经验做法,制定长丰县《乡村地名标志维护制度》和《乡村地名管理制度》,明确标志设置、维护等责任部门。
四、弘扬地名文化,推进传承保护
长丰县为进一步提升“乡村著名行动”的可见度和影响力,注重在“乡村著名行动”中做好地名文化传播和传承保护。一是加强宣传载体建设。通过完善村史馆建设,补充地名文化元素,建设地名文化广角、地名文化微地标、特色地名标志标牌等措施展示乡风、体现乡韵、铸造乡魂,让乡村地名“有看头、有内涵、有讲究”,强化地名文化、地方特产宣传。二是强化地名文化保护宣传。起草制定《长丰县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规范》,明确地名保护名录评定工作的程序,推进全县地名文化遗产的申报、评定和地名文化遗产名录的编印。联合宣传部门制作《造甲:缮甲故地 红源之乡》《车王集:千年车王 古村新颜》等地名文化短视频,宣传长丰“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名文化,并积极通过《安徽日报》、“学习强国”等相关媒介平台宣传推广,让更多群众了解乡村地名背后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三是提升群众认同归属感。依托乡村地名志愿服务队,编写地名谜语,开展“猜地名,送祝福,地名文化进村晚”“地名灯谜闹元宵”等志愿服务,让群众在娱乐中增长地名知识,编排地名儿歌、大鼓书,开展地名文化进社区、“家乡有名”等系列宣介活动,打造有影响力的地名文化项目品牌,提高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助力地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五、搭建信息平台,深化地名服务
为更好地契合工作信息化要求,长丰县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将“乡村著名行动”纳入“智慧合肥时空大数据平台”统一建设。一是推动区划地名“一张图”建立。通过“典型应用”搭建合肥市区划地名信息平台,整合县乡两级行政区划设置、已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乡村道路、交通水利、公共服务、文化旅游、农业产业等多维度乡村地名数据,搭建区划地名“一张图”,为全县各领域提供标准、规范、详实的区划地名信息服务;二是创新地名信息服务微应用。通过建设“乡村著名行动云展厅”,以“智慧合肥时空大数据平台”为底座,建设试点村地名方案“一图一码”“门牌、路牌一览图”“地标性名优农特产品一览图”等信息支撑及服务应用。创新乡村地名应用场景,生成各类地名标志、界桩以及乡情宣介二维码,链接和联动相关“地名+”服务,释放标准化、数字化乡村地名服务效能。三是推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依托“乡村著名行动”微信小程序,组织多场采集上图培训会,发动乡镇、村广泛参与,采集农家乐、采摘园等各类兴趣点、地名信息,采集上图383条;为各互联网地图服务等企业提供标准化地名服务,实现地名信息统一口径收录、常态化更新、规范化上图。
六、赋能地名品牌,助推产业振兴
为更好地探索地名信息服务和地名文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长丰县着眼乡村地名建设广阔舞台,以地名为主线,打造一批既有历史文化韵味、又有当地产业特色的乡村地名“新名片”,推动地名元素与乡村特色产业品牌有机融合。一是推动地名标识品牌建设。重点打造“长丰草莓”“造甲虾稻米”“义井瓜蒌子”等特色产业品牌。通过编写百度词条等加强宣传,为产业发展赋能,提升乡村文旅资源和乡村特色产业的品牌力和吸引力。二是拓展地名信息服务。依托区划地名信息平台和乡村道路命名及门楼牌建设,推动乡村地名服务与寄递物流下乡、农村电商建设等深度融合,使乡村地区充分享受到地名信息带来的便利。三是融入群众自治及生产生活。积极推进乡村地名建设融入基层群众自治,例如,义井镇车王村将三官庙、老槐树、凤凰桥等老地名的保护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协商事项等,切实做到乡村地名建设与文化旅游、基层群众自治、乡村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彰显地名文化价值,赋能乡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mz.ah.gov.cn/xwzx/sxdt/1224109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丁薛祥出席第五届世界生2025-09-23
- 张军出席第十三届亚太地2025-09-23
- 广州鱼珠隧道首节沉管顺2025-09-22
- 阳泉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2025-09-22
- 探访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2025-09-22
- 新技术有望显著降低手性2025-09-22
-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2025-09-22
-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2025-09-22
- 善治舆情是硬功夫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