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行动”岂能被不法者利用
默达
你听说过“银龄行动”吗?这本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以科技、医疗、教育等领域老专家志愿者为主体的专项老年志愿公益服务项目,近期却有机构或个人假借“银龄行动”的名义开展商业活动牟利。针对上述情况,民政部老龄司发布提示,并鼓励社会公众积极投诉举报相关违法犯罪活动。
这又是一次假借政策的“金字招牌”,针对老年人的诈骗和收割。不法分子的行骗手法并不高明,往往是谎称国家有规定、项目缺资金、投资即返利、销售拿佣金、加盟可返点。有的是单纯的集资跑路,有的则会顺带推销“天价保健品”“山寨护理仪”,结合多种骗术,合起伙来瞄准老年人的钱包。上当者不仅头脑发热,赌上自己的积蓄,还自愿帮骗子做推销、拉人头,可以说是“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其实,只要对真正的“银龄行动”稍有了解,便不会轻易受骗,因其完全是一场志愿性质的、无偿的智力援助。参与者不为从中牟利,援助也并非通过金钱和物资的赠予展开,离退休的知识分子从东部出发奔赴西部地区,在乡村小学的讲台上,在上门医生的足迹中,在基层治理、田间地头发光发热,用技术和智慧为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参加“银龄行动”的志愿者总人次已超700万,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受益群众4亿多人次。
有人选择燃烧自己的生命,发挥全部的余热,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有人却妄图将众人合力栽种的希望之树变成自己的“摇钱树”,用铜臭味污染这一树繁花。2024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指导意见》,将新时代“银龄行动”延伸概括为“以老年人为主体,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以开展智力援助和参与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等为内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银龄行动”成为老有所为的鲜明象征,参与范围进一步扩大。同年,“银发力量”入选年度“十大流行语”,老年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份正能量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并获得广泛的赞誉。正因如此,假借这一名头开展诈骗的不法分子更令人深恶痛绝,他们骗取的是钱财,伤害的是信任,损毁的是形象,还可能打击许多人的积极性。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银龄行动”正是最好的写照。近年来,我国重点办好“一老一小”民生实事,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并在全社会倡导积极老龄观,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更要严防这些金牌项目、惠民政策被不法者利用,进一步为老年群体持续发光发热做好保障。
原文链接:https://smzt.gd.gov.cn/mzzx/llyj/content/post_47962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救助+就业!市救助站畅2025-11-14
- 新重庆·老地名·边界行2025-11-14
- 织密服务网、融合医与养2025-11-14
- 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2025-11-14
- 内蒙古自治区老龄工作委2025-11-14
- 乌兰察布市民政局致老乡2025-11-14
- 西藏福彩2025年“公2025-11-14
- 彰显法治力量,护航民生2025-11-14
- 基层负担减下去 办事2025-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