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文学艺术> 彰显法治力量,护航民生福祉

彰显法治力量,护航民生福祉

时间:2025-11-14 19:56:21 来源:广东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

  吕世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两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民政部、中国残联发布一批无障碍和适老化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无障碍设施建设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为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民生需求,拓展公益诉讼边界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特点突出、意义特殊,不仅紧扣社会大众关切的身边无障碍需求,具有指导实践、解决问题与推广借鉴的重要价值,更彰显了最高检在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进程中的责任担当与为民情怀,以“小切口”展现出保障民生的“大价值”。

  从合作范围来看,最高检在以往与中国残联合作的基础上,新增民政部门联合发布,进一步强化对适老化需求的关注,拓展了检察公益诉讼的边界与范畴,精准契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加快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的部署要求,为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

  从覆盖领域而言,这批典型案例不仅聚焦公园与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建设,还进一步延伸至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涵盖交通出行、公共行业服务、应急救援等多个场景,既赢得社会大众的关注与好评,也对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形成有力激励与警醒。

  深耕法治实践,守护法律尊严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初期,最高检便率先推出无障碍检察公益诉讼,持续探索深耕。一方面,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巩固完善工作机制、提炼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坚持守正创新,以系统观念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落地实施,以实际行动诠释“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如今,无障碍检察公益诉讼获得良好社会反响,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法治实践,有效引导社会各界依法推进、保障、监督无障碍环境建设。同时,最高检充分发挥“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的特殊优势,鼓励残疾人和老年人积极参与辅助办案,生动体现残健融合理念,形成独特工作特色。

  近年来,众多实践案例的成功落地,不仅产生深远影响、取得显著成效,也成为普法、学法、用法的优秀范例,既为依法保障无障碍设施达标合规、实现高质量建设提供支撑,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各行业主动、自觉、持续落实无障碍本质要求与适老化特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维护残疾人、老年人及广大需求者合法权益,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落实落细与常态化工作机制完善贡献力量。

  实现创新突破,夯实长效机制

  这批典型案例在实践中实现多项创新突破,为无障碍与适老化建设提供新路径。

  其一,凸显科技赋能助老助残的实际成效与导向作用,首次在规划前置、设计源头开展有益创新尝试,强化“五同步”(同步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交付使用)意识,并通过“回头看”行动,避免“重开端、轻过程、无结果”的问题,实现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闭环管理。

  其二,注重实践实效,指导相关业务部门开展现场评估,积极听取受益者建议,并以案例整改为契机,强化问题导向、解决导向与成果导向,最终实现低成本、高节约、少浪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其三,针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精准发力。在当前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设计单位施工前的无障碍设计易出现错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不到位更会导致新改扩建工程无法实现“五同步”。对此,检察机关以全程辅助办案的形式跟踪监督,同时引入专业力量,确保公共服务设施从设计源头、施工过程到成品交付均达标规范。这一实践不仅推动相关主体全面自查自纠、落实整改闭环,更促进深度设计到位、深化设计审核,乃至形成无障碍设计专篇与专审制度,为建立无障碍咨询与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出有效路径,其特殊价值将在后续实践中持续彰显。

  此次发布的无障碍公益诉讼示范案例,充分彰显法治实践的强大生命力,必将为构建无障碍与适老化建设常态化机制奠定坚实基础。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诉讼模式,不仅在无障碍与适老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更将发挥出强大的附加效应与多元功能。我们对其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保障民生福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更大作为充满热情期盼与美好憧憬。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

  


原文链接:https://smzt.gd.gov.cn/mzzx/llyj/content/post_47962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